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 > 期货市场

五小我私人,Benchmark募资30亿-国际黄金

一封写给LP的信流出——

硅谷着名风投 Benchmark 旗下第十一只基金筹集 4.25 亿美元(约人民币30亿元),全力押注AI领域。提及来,这只基金与其他机构动辄百亿募资相比,似乎相形见绌。不外这正是Benchmark的一向气概。

Benchmark确立于1995年,公司始终保持独占投资打法:5个合资人、收益均分、阻止规模、只投早期;却陆续投出了eBay、Twitter、Snapchat、Instagram、Uber、Yelp……它的投资史险些就是硅谷伟大公司崛起史。

图源:FORBES ILLUSTRATION, HEADSHOTS COURTESY OF BENCHMARK

这个被LP视为理想GP的模范生,走过了20多年风风雨雨。回到海内来看,一级市场正正履历猛烈重塑,于小机构而言另有时机吗?

募资30亿,周全投向AI

只管这是Benchmark的第十一只基金,但将被命名为“Benchmark1”,意为迎接属于AI的崭新时代。

正如他们给LP的信中写道:“现在正处于手艺时代的黎明,之前一切看起来都像是前奏。我们是一群志同志合而且同等的合资人,怀揣着盼望和理想,想要缔造伟大的事业。”

那么,Benchmark是谁?

官网仅有寥寥的一页纸,简朴陈列了机构logo、总部地址和牢靠电话,仅此而已。

这样底气来自过往优异业绩,投资组合从eBay、Twitter、Instagram到Uber,涵盖了硅谷20年来大部门伟大企业。同时也给出资人带来高额回报——2015年前在管的8只基金,现金回报高达226亿美元。

Benchmark设计,此次新基金将投资约30 个早期项目,包罗合资人关注的消费手艺、云盘算等人工智能领域。事实上,他们已经在脱手了。

最新一幕是上个月,AI视频公司HeyGen宣布获得由Benchmark领投的6000万美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跨越5亿美元。而Benchmark合资人Victor Lazarte也将加入HeyGen董事会。

HeyGen乍听生疏,但不少人熟悉——2020年确立,两位首创人徐卓和梁望均来自中国。去年底,HeyGen曾依附郭德纲用英文说相声、Taylor Swift说中文的视频火遍全网。口型、卡点、音色堪称完善,一度被网友视为“现在效果最好的AI视频工具”。现在,HeyGen被Benchmark寄予了厚望。

实在自 2013 年第八只基金以来,Benchmark的基金召募规模均在5亿美元左右,并在三到四年的周期内完成投资。新基金也不破例,现在尚未竣事募资,最终基金规模预计超5亿美元。

Benchmark 示意仍然保持现有基金规模,投资纪律和问责机制都将专注于最主要的事情,那就是给被投首创人和LP“提供最高水平的服务”。

一家特立独行的VC

Benchmark的故事始于20多年前。

1995年,来自硅谷顶尖VC机构的四位年轻人,确立Benchmark,意为树立硅谷投资界的新标杆,他们的目的是成为最好的VC。

确立第一天,他们就气概鲜明:没有CEO、没有中后台员工、只有五到六名合资人且收益均分——包罗30%的Carry和2.5%的治理费。初出茅庐就敢在募资时向LP要求拿走30%的收益,众多LP对此不屑一顾,为此斯坦福大学基金会拒绝了他们。

然而第一次脱手,就是传奇的eBay。

东北地下妆造,30元爆改少男少女

那是1997 年,Benchmark向eBay投资670万美元,持有22.1%的股份,并加入董事会。彼时eBay估值仅为 2000 万美元。后面的故事我们知道了,eBay迅速崛起成为谁人时代最耀眼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Benchmark一战成名。最终,第一支 8500万美元的基金为LP带来92倍的回报。

“eBay的乐成只是一种幸运。”团结首创人Bob Kagle称像中了彩票。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案例证实自己。

投资圈撒播着不少这家VC的传说,他们总能争先一步找到好公司;只要接触到Benchmark员工都是决议者;快到能够30分钟内签条约,17天打款到账。

对项目认真、考究决议权和利益的绝对中分意味着所有合资人冲在第一线,险些所有时间都用在实战上——做出投资决议、辅助被投公司,而不像大机构的投资人需要思量若何升职以及花时间在治理上。

至少90%以上的项目来自熟人推荐或者投过的延续创业者。不止一个合资人示意,险些每周都与董事会成员交流,甚至与一些首创人天天都市通电话。

为首创人服务,更是Benchmark 的座右铭。早在确立没多久,Benchmark就提议企业家设计,向有前途的未来CEO提供资金和事情场所,任由他们施展创意。日后从这里走出来的公司包罗 Ariba和 Scient,划分给 Benchmark 带来了12亿美元和6.25亿美元的收益。

现在,Benchmark已顺遂完成代际交替。四位首创合资人功成名就,任职时间最长的合资人Bill Gurley于几年前脱离。有意思的是,一些退休的合资人又成为Benchmark的LP。

“这才是我们最大的隐秘。先进们到达权力巅峰的时刻,他们把钥匙递给了我们。”二十多年来,保持底色的Benchmark 还在吸引更多年轻的优异合资人。

带来一缕启示

小而赚钱,不追求做大

虽然将小而美的合资人平权制度做到了极致,但Benchmark也有过失踪。

那是2000年,Benchmark试图全球化,在英国伦敦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开设办公室。想要维持跨国机构正常运转,CEO的角色必不能少,这与Benchmark的初心相悖。原本纯粹的团队关系变得主要,甚至错过了独角兽skype。

没过几年,Benchmark决议住手扩张。

Benchmark曾募过一支10亿美元基金,却成为业绩唯一没有回本的基金。往后,Benchmark募资额均保持在5亿美元左右。小规模的利益显而易见,合资人的事情强度没那么大,有充实时间做更多研究与思索。

种种因素让Benchmark的投资规则极其特殊。好比不会像许多基金那样延续在后期加注,险些只关注早期投资轮。他们要的是先发制人,寻找那些从来没有举行过融资的公司。

此外,每年只支持一两家公司,合资人通常会持有初创公司20%或更多的股权,同时在董事会占有一席之地。这样就可以掌握足够的话语权,对初创公司的运营偏向举行自动治理,换掉首创人也在所不惜。

“我们的事情不是为了看到未来,而是为了清晰地看到现在。我们专注于那些顺应性强、耐久专注、创新性强、拥有耐久发展性,以及最大化非零和效果的公司。”现实上,连Benchmark自己都说,不信托会泛起和他们类似的基金。

眼见Benchmark的崛起,中国的创投偕行们也曾有一番讨论和反思。

曾几何时,投资圈强调“掷中率”,盛行小而美的精英文化。但厥后,无论是外洋照样海内,以黑石等大资管平台为代表的规模化的兴起。甚至,规模最先成为焦点的竞争壁垒。创投圈应该还记得,已往几年里险些所有的头部创业项目里,中小机构已经很难挤进去了,除非你能给更多更多的钱。

于是,创投圈最先盛行规模称王。尤其在2021前后几年里,一家投资机构的规模体量成为争抢项目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之一。彼时,无论人民币基金照样美元基金,募资百亿已经习以为常。

然而现实证实,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我从1998年进入这个行业至今20多年,眼见了一家家投资机构逐渐壮大,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那就是优异的投资机构往往是规模跟业绩相匹配。一味追求做大基金规模,最后有可能沦为一地鸡毛。”一位资深投资人曾感伤。

保持阻止,保持界限感。也许所有机构都要问自己,优势在那里,差异化在那里。“对三分之二的VC来说,他们的第一支基金也将是他们的最后一支基金。”某位创投大佬多年前的一句预言,依然令人警醒。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