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 > 期货市场
入局Web3,2500人被坑走十几亿-期货开户
已往几年,“金融网红”(Finfluencer)已经成为全球征象。疫情肆虐,促进了Z世代对小我私人金融和投资的兴趣,但相比传统的财政照料,他们显然更倾向于从Instagram、TikTok等社交平台上获得财政建议。
在这个趋势下,金融理财公司也乘势让网红KOL为其产物服务“带货”,借此打开年轻投资者的市场。但有专家提醒,网红一来缺乏系统的金融知识,二来“带货”是为了增添自己的收益,他们的建议是否可靠无从保障。
在中国香港,一股追逐new money的热情正在流动。
麋集的车流天天穿梭于香港的红磡、西隧收支口之间,仰面可见,八、九层楼高的加密钱币生意中央JPEX的巨幅广告,就像手机膜一样笼罩在旧式工业大厦的外墙上。
绿白双色的靠山出现了科技元素的想象,和大厦降生于上世纪经济腾飞时期的年月感形成了玄妙的反差;比交通标识牌还要显眼好几倍的广告文案,好像也在通报一种远比文案所指还要疯狂好几倍的野心。
已往3年,铜锣湾、尖沙咀等购物中央同样充满了和JPEX相仿的户外广告,“公链链接未来”式的口号口号无处不在。一如已往的股票和房地产,每小我私人都妄想搭上Web3的时代快车,在一买一卖的霎时之间缔造求之不得的“财富神话”。
但历史再次重现。犹如1987、1997、2008年给众人开过的玩笑一样,Web3再次让民众重温了从酝酿到繁荣,从繁荣到破碎的残忍——9月,香港警方以涉嫌“串谋诈骗”立案考察JPEX,至今已跨越2500人报案称受骗,涉案金额高达15.6亿港元。媒体形容其为香港“史上*的金融诈骗案”。
新时代的财富神话急剧着落,在白天的都会里砸下了一声朴陋的回响。
案发:神话若何崩塌?
林作神情憔悴,在快门闪灼的围拢下,被警方从中环的一座写字楼中带出协助考察,眼目里全然没有昔日在网上的那种张扬的荣耀。
林作是香港内陆网红,曾当过香港执业大状师和保险经纪,在Instagram上拥有约15万名粉丝,是此次JPEX诈骗案中民众最熟悉的面貌之一。
在外界印象看来,林作和JPEX的关系亲热。在高调宣布加入币圈以后,他便经常在网上宣传JPEX,提供优惠码让粉丝到该平台上开户。林作还对外声称自己是JPEX的“相助人”,曾大晒自己一个月内在JPEX上赚取74.5万港元的到款截图,形容“好揾过以前做保险N倍(比以前做保险好赚N倍)”。
林作在Ins晒到账收入。(图/林作小我私人社交媒体)
JPEX建立于2020年,至今不外3年时间,但一直阵容凶猛。和众多加密钱币生意平台一样,JPEX提供以太坊、比特币和USDT(美元稳固币,和美元等值)等理财富品,并准许年化收益率高达19%。
然而,这样的“饼”显然画得不相符现实:去年,全球局限内许多准许一致回报的数字资产机构都纷纷倒闭,JPEX的底气何来?
云云强硬和夸张的宣传口径,自然也引起了香港羁系部门的注重。自今年6月最先,香港正式推行数字资产羁系新规,要求生意平台需申请牌照方可继续从事谋划服务。但迄今为止,只有两家机构获得香港证监会允许,不少未获牌照的生意平台仍然照常运作,JPEX即是其中之一。
这样地“明目张胆”,也埋下了案发的导火索:
9月13日,证监会果然点名忠言JPEX未获颁牌照,且平台自身和“向香港民众努力推广JPEX的人士和兑换店”涉及至少6项可疑谋划手法。越日,有用户发现,平台的提现额度被限制在1000 USDT,另外还需支付高达999 USDT的手续费。用户质疑,这不是等同于变相住手提现吗?
被证监会点名后,JPEX迅速泛起了“天价”提现手续费。(图/JPEX截图)
对此,JPEX予以否认,仅称这是因应证监会声明而作出的营业调整。但随着越来越多用户发帖示意提现失败,证监会宣布JPEX涉嫌诈骗,并将案件转交警方跟进。
而险些统一时间,JPEX称遭到第三方锁定资金,并将“下架理财页面的所有生意”。
时间来到9月18日,香港警方睁开行动,搜查了多家加密钱币兑换店(OTC),并拘捕了包罗林作在内的4男4女。随着考察深入,警方示意除*掌握的OTC成员外,正在逐步锁定团体较内核人物。
停止10月9日,这起诈骗案的涉案职员已增添至28人,且不清扫有更多人被捕。
案件卖力人指出,JPEX以不合理的回报吸引用户投资后,随意控制提现手续费,使大量用户无法取回资产,借此举行诈骗。而其刊行的代币JPC流通性极低,只能在自身平台上使用,“基本不值钱”。
凭证JPEX的官网先容,平台的运营总部位于阿联酋的迪拜。它宣称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三国受到羁系。然而迪拜的羁系部门揭晓声明,称JPEX并非在当地注册和接受羁系。而且据内陆媒体《香港01》考察,JPEX在多个国家的法人身份、办公地址始终未有果然,嫌疑均为空壳公司。
警方现在的考察要点之一,是追踪JPEX收取加密钱币的电子钱包,讨回受骗人的数字资产。但就现在而言,追讨历程仍然难题重重,一来涉案的电子钱包数目众多;二来加密钱币在电子钱包和生意平台间转移迅速;三来电子钱包自己具备匿名性,这些问题都加大了警方的考察难度。
炒黄金,给年轻人上了一课
圈套:防不胜防的圈套
着实,香港市民对加密钱币诈骗并不生疏。
早在2015年,内陆电视节目《警讯》就向观众先容了那时炙手可热的比特币诈骗案例:骗徒用丰盛的回报游说受骗人介入“挖矿”,又辅助他们将挖到的加密钱币转售牟利,以博得他们的信托。等到受骗人放松小心后,骗徒就会看准时机,关门卷款走人。
JPEX的犯案思绪,同样没有脱离这种基本的诈骗公式。但面临年轻的Z世代,它照样增添了一些新手段——首先,JPEX很舍得砸钱做宣传,3年间接连找来了各路明星艺人和网红KOL宣传代言、炒作气氛;其次,JPEX还在人流麋集的地方购置大幅户外广告宣传,阛阓、地铁、巴士车身都是它的流传阵地。
如“大湾区哥哥”张智霖,就曾为JPEX拍摄过品牌宣传片,而在案发之后,张智霖经纪公司公布声明,澄清二者的相助已在去年9月终止。
其他和JPEX有过代言相助的,尚有香港艺人肥妈、庄思敏,台湾网红陈零九等名人。有受骗人自述,正是由于“见到JPEX举行差异流动,见到他们越来越多代言人”,才会放下警备。
这类情形并非独例,已往几年,“金融网红”(Finfluencer)已经成为全球征象。疫情肆虐,促进了Z世代对小我私人金融和投资的兴趣,但相比传统的财政照料,他们显然更倾向于从Instagram、TikTok等社交平台上获得财政建议。
在这个趋势下,金融理财公司也乘势让网红KOL为其产物服务“带货”,借此打开年轻投资者的市场。但有专家提醒,网红一来缺乏系统的金融知识,二来“带货”是为了增添自己的收益,他们的建议是否可靠,无从保障。
尚有受骗者示意,JPEX在港铁站内投放的大量广告疑惑了他们的判断。他们示意,能够在政府下辖的公共交通系统里放肆宣传,无疑是JPEX公信力的证实。
有谈论人因此指责港铁成为了“JPEX最强宣传平台”,而JPEX也心安理得地将港铁公司和其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合资公司MTS列入其官网的“相助同伴”中。
若是说名人背书加上无孔不入的广告推销,是本次JPEX诈骗案的某种“香港特色”,那么行使兑换店招揽用户则算得上案件的一个“专属创新”。
疫情时代,兑换店在香港的大街小巷中疯狂扩张,任何人走进店内就可以用现金或转账的方式生意加密钱币。像被捕的币圈网红林作、陈怡等便开设有自己的兑换店,案件中有不少受骗人示意,自己正是在这里首次领会和购置加密钱币。
JPEX会和这些币圈网红相助,通过开设实体讲座、撰写文章、拍摄短片、组织投资社群等方式,吸引受骗人前往兑换店购置USDT。然后,店肆会指导他们,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将代币存入JPEX,投资JPEX刊行的平台代币JPC和游戏代币JPP。
有首次接触加密钱币的受骗者回忆,自己只花了两年时间,便赚了2000多万港元。“每个KOL都在响应同样的口号,‘All in JPC’、‘JPC to the moon’,挺洗脑的。”他每个月都一直加仓,最多试过一个月10万港元,累计投入400万港元。
受骗者自认“贪心”,他说自己在历程中并不是没有发现可疑,但始终心存荣幸,直到证监会发出忠言,一切为时已晚。
信心:在愿景和实践之间
案发以后,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劝告民众要小心庞氏圈套,应该到受羁系的平台投资。香港数字资产持牌协会也揭晓声明,称案件“再次明确地显示了非羁系(或羁系不足)的虚拟资产平台带来的风险”。
现在,香港警方仍然在全力追查JPEX案的幕后主脑,但留给民众的课题,远不只是有牌和无牌之间的冲突。从更久远的视角来看,若何重修对虚拟资产甚至Web3的信心,愈甚者,尚有手艺愿景和商业实践二者之间的矛盾。
据市场调研公司Polaris Market Research估算,2022年全球加密钱币市场规模高达21.9亿美元,加密钱币显然已经成为现代金融市场中不能忽视的一股潜流。但现阶段,加密钱币却像是被强行拔高助长的稻苗,一再被滥用为投契圈套。
其中最污名昭著的例子,无疑是保加利亚女子鲁亚・伊格纳托娃确立的OneCoin。OneCoin号称可以取代比特币,通过确立重大的传销网络,OneCoin在2014-2015年间收入达40亿欧元,但现实上它毫无价值,造成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损失。
去年11月,估值320亿美元、全球第二大的加密钱币生意中央FTX宣布歇业,则是另一场凄切的教训。高达9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不只让大量投资者血本无归,也引发了民众对加密钱币和Web3的信托危急。加密钱币总市值也随之从岑岭大跌,缩水跨越2万亿美元。
奇点大学开办人彼得・戴曼迪斯以为,当前加密钱币的种种乱象,是任何具有推翻性的新手艺,在降生时一定履历的杂乱。手艺乐观者信托,和近30年前的互联网泡沫一样,加密钱币最终将会转酿成一场持久的手艺革命,正如Facebook改变社交、苹果改变智能手机一样,加密钱币仍然有望重塑未来。
回到Web3的手艺理念,它试图通过区块链手艺实现更高水平的“用户自主”,从而形成新的互联网生态系统。而这一愿景的视线,则需仰仗大量手艺创新的支持。当基础设施成熟后,种种Web3应用才气蓬勃生长并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
现实的情形是,Web3当下能落地的应用场景很少,许多项目只能将重点放在最容易变现的“炒币”上。加密钱币生意中央也成为建设Web3所绕不开的基础设施,从现实角度思量,只有健全、成系统的羁系才气保证加密经济有序睁开,否则只会任其蔫坏、萎落。
去年10月尾,香港政府公布《有关香港虚拟资产生长的政策宣言》,明确示意将打造全球数字资产中央和Web3中央;今年年头,港府推出了高端人才通行证设计,重振旗鼓地抢Web3企业和人才;8月,港府再接再厉,公布*个加密钱币生意中央牌照以羁系代币生意,这些都被视为香港刻意吸引新增进动力的主要信号。
与香港类似,新加坡也曾热情拥抱数字资产,但在FTX倒闭后,新加坡的态度便180°大转弯。媒体报道,新加坡有约24万人在事宜中经济受损,新加坡政府控股的投资机构淡马锡对FTX总计2.75亿美元的投资也打了水漂。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黄循财明确示意,不会再容忍加密钱币投契,将增强羁系。他强调,新加坡未来将更聚焦在数字资产的卖力任创新(Responsible Research Innovation)上,而非纯粹的投契生意。
除了香港和新加坡,迈阿密、釜山、伦敦、迪拜等都会也果然示意竞逐“加密钱币之都”,差异都会都力争通过政策盈利吸引企业和人才落户。更开明的羁系环境或许会成为一大优势,但更主要的是确立一个相对稳固、遵守游戏规则的商业生态。
对于Web3的信仰者而言,未来或许还会充满变数,但时间,总会找出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