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 > 期货市场
7亿听众背后的在线音频掘金故事
有人沦落短视频,有人看剧要倍速,有人万字故事读不完……
一位深感于此的网友以为,自己正在陷入信息过载:“稍微长一点的文字和视频都没设施看下去,看电视剧综艺我都要4倍速。”
信息过载的时代,精神涣散、耐心缺失是现代人的常态,云云靠山下,短视频的蓬勃生长证实碎片化时间能带来好生意,与之响应,音频产业的兴起同样源于这一因素。
从车载收听时代到互联网在线时代,音频的载体发生了转变,智能手机将音频随同性、碎片化的特点无限放大,外出通勤、沐浴洗漱、午休睡前等碎片化时间都是用户打开音频APP的高频时段。
不再拘泥于收音机后,越来越多玩家涌入音频赛道,喜马拉雅与荔枝FM、蜻蜓FM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事态,然而坐拥百亿市场规模的头部玩家们,看似风景无限,实则也有难念的经。
01
蜻蜓FM:路没好人已老的悲情故事
“*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信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想成为鲁迅先生口中的勇士,既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也要有审时度势的眼光,而作为海内首家在线音频平台,蜻蜓FM在2011年率先入局,在没有前人探路的情形下,仍毅然决然地掏出所有筹码,全力押注在线音频市场。
彼时正逢行业动荡期,智能手机的普及令移动互联网成为风口,此前更多依赖PC端的音频行业乘着传统媒体数字化变化的浪潮,步入移动时代,也正是以蜻蜓FM确立为分水岭。在线音频行业进入高速生长阶段,市场份额逐年递增。
上线之初,蜻蜓FM依附市场稀缺性和新鲜感,用户量迅速突破万万,而2015年提出首创PUGC战略后,其重心最先向专业内容倾斜,在依赖头部IP获取流量后,蜻蜓FM通过内容付费获得了变现时机。
云云看来,掌握先机的蜻蜓FM眼光确实狠毒,然而*个吃螃蟹的人往往也*老去。
前瞻经济学人指出,我国在线音频行业平台中,67.1%的市场份额被喜马拉雅独揽,蜻蜓FM只得与荔枝FM配合朋分不足20%的份额。起个大早的蜻蜓FM为什么没有成为行业中最出挑的谁人?
一方面源于财力和人力,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其先发优势,资源对蜻蜓FM十分慷慨,平均每年一轮的融资频率远高于同赛道。然而直到2017年融资超10亿后,蜻蜓FM依然没有堵上盈利缺口,昔时净亏损达1.73亿元。
长时间盈利无望,加上竞争对手的崛起,这个最早的开路者短时间内成为资源“弃子”,直到2020、2021年获得小米、中文在线的青睐。
融资是外因,高层震惊不停则是内因。2019年9月,有媒体曝出上任时间不足两年的蜻蜓FM COO肖轶宣布去职,此职由董事长兼CEO张强亲自上阵署理。随后几年,蜻蜓FM多名首创高层淡出,好比团结首创人赵捷忻、团结首创人及CEO杨廷皓。
还没有见到曙光,人心就散了,走起来自然艰难万分。
另一方面,行业内卷致蜻蜓FM难以招架。
2016年是内容付费的元年,各大内容平台也打起了内容付费的主意,知乎live、快手付费内容广场甚至B站“听视频”的泛起都在分食音频盈利。在对方壮大的内容攻势下,蜻蜓FM短板显著,直到2021年中文在线的投资才补足了这一块儿。
在其他平台扩张界限的时刻,蜻蜓FM也没闲着,从“与华为、小米、OPPO等硬件厂商团结运营”的全场景生态战略,到团结百度Apollo智能车强化产物的车载场景,它也在找新场景、新空间。在人力财力暂无显著优势的情形下,蜻蜓FM只能赌未来。
02
喜马拉雅:重用户规模的烧钱故事
兜兜转转,网传三次袭击上市的喜马拉雅依然没有圆梦。6月24日,新浪财经曾爆出喜马拉雅或暂停在香港上市的新闻,而缘故原由推测为缺乏投资者支持。
在这个规模为王的时代,喜马拉雅依附着过半的市占率稳坐行业头部交椅,可它始终没有通过盈利等方式证实自己的商业优势,在都不赚钱的大环境下,投资者们能把处于亏损阶段的荔枝FM推入资源市场,为什么喜马拉雅却受到质疑?
翻阅喜马拉雅招股书,近三年,喜马拉雅的营收连续向上,划分为26.9亿元、40.8亿元、58.6亿元,三年时间收入翻了一倍。但成倍增进的收入并没有带给投资者平安感,甚至随着营收增进,喜马拉雅亏损由19.25亿元扩大至51.06亿元,可以说赚得越多,幸亏越多。
在偕行年均亏损几个亿的情形下,喜马拉雅的51.06亿略显夸张,背后两项日渐走高的成本是“元凶”。
作为圈内的“卷王”,喜马拉雅深知内容质量对平台的主要性,故而大把砸钱也在所不惜。数据显示,在喜马拉雅的主要支出用在营业成本上,其中7成以上花在内容上,10.64亿元、15.49亿元、19.31亿元,延续三年越烧越多。
以更有竞争力的内容价钱吸引用户入驻或付费,喜马拉雅获得了更厚实的内容,也因此成为用户偏好*的在线音频平台,用户规模位居行业前线,这正是喜马拉雅求之不得的。
根据平时思绪,逐年增进的用户本应摊薄喜马拉雅的成本,进而盈利,但野心勃勃的喜马拉雅在品牌推广上的烧钱速率远超用户增进。
据招股书,喜马拉雅的营销用度由2019年的12.19亿增进至2021年的26.3亿,占营收的一半,也就是说,每2元的收入中,有近1元用于营销。
现在,在内容成本和营销渠道上舍得烧钱的喜马拉雅确实换来了市场,最直接的显示是内容付用度户在增添,2021年,喜马拉雅月活跃付费会员数目为1440万,同比增进52%。
不外,在喜马拉雅筹谋之外的是,付用度户的变现能力在降低,每月付费金额由2019年的11.6元下降为2021年的11.2元,客单价不增反降,甚至其赖以盈利的订阅营业已低于平均变现水平。
灼识咨询指出,2021年在线音频行业订阅的移动端与平均每个付用度户收入为22.50元,约是喜马拉雅的一倍。
卷赢了规模,却没卷出利润,无奈的喜马拉雅只得与其他同业者一同寻觅更多变现的可能性,好比攀亲视频平台推出有声短剧。坐上了*梯队的交椅,喜马拉雅的盈利之路却依然漫漫,在用户体量上卷出功效后,盈利,成了喜马拉雅的当务之急。
03
荔枝FM:重盈利的小而美故事
不是入局最早的,也不是体量*的,荔枝FM却活成了人人羡慕的样子。
两年前上岸美股市场,荔枝FM斩获了“中国在线音频行业*股”的名号,一时间风景无两,在喜马拉雅三度上市未果之时,荔枝FM早就获得了5亿美元市值傍身。
不外,两年后光环散去,荔枝FM在股市愈发拮据。现在,荔枝FM股价从刊行价11美元跌到了现在的1美元上下,市值仅剩不足1亿美元。
这一情形或许意味着投资者们对荔枝FM的信心大不如前,不外天无绝人之路,逆风的事态泛起了转机。
数据显示,2019-2021年,荔枝净亏损额划分为1.3亿、8218万和1.27亿美元,没有实现整年盈利,但今年一季度荔枝FM净利润1641.8万美元,继去年四序度后再次实现季度盈利。
于行业、于自身,这都是一个好的讯号。作为行业中率先实现季度盈利的玩家,荔枝FM或受益于差异化的盈利模式组成。
与蜻蜓FM、喜马拉雅依赖内容付费订阅差其余是,荔枝FM约99%的盈利来自音频娱乐营业,主要来自用户的虚拟礼物打赏。
创作端用户生产内容,听众端用户打赏盈利,这一社交感更强的模式与B站相似,只不外在打赏抽成上,荔枝FM低于B站等主流视频平台,甚至为了吸引更多内容创作者入驻,不惜在去年7月打出了“主播收入0抽成”的流动。
荔枝首创人兼CEO赖奕龙曾公然示意,“社交”属性是荔枝FM的发力重点:“我们会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多样性的场景和创新功效,用音频为重心和社交连系,进一步知足年轻人结交密友和在线上娱乐的需求,成为更普适性、通俗化的社交产物。”
依附着差异化定位,荔枝FM实现了季度盈利,不外在在线音频行业,直播打赏算不上是热门的付费方式,据统计,仅有27.3%的用户会以此形式付费,普及度远低于订阅会员和付费有声书等形式。
因此也就不难明白,为何荔枝是现在的用户规模。财报显示,2021整年荔枝FM的平均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为5840万,其中平均月付用度户数总数为48.8万,付费转化率仅0.8%,而喜马拉雅的会员付费率则到达了达12.3%,抓牢少数的付用度户成为了荔枝盈利的要害。
在内卷加剧的环境下,强化出海产物TIYA的变现能力也好,拓展车载音频场景也罢,荔枝FM与其他玩家都在开拓更多变现渠道,比谁跑得更快,是下半场的主旋律。
04
“有声经济”驶向何方?
中国有7亿人听在线音频,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已到达6.4亿人,预计2022年将靠近7亿人,到达总人口的半数。
重大的受众群体也在刺激市场规模的扩张,在线音频的蛋糕越摊越大。据易观数据,2021年中国在线音频娱乐市场规模已到达220亿元,预计2025年将到1038亿元。百度、腾讯等巨头的入场亦激化了行业内卷,不外这也意味着在线音频行业的远景备受看好。
眼看前途一片灼烁,但盈利难仍是共性问题。经由近10年变迁,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三家跑在行业前线,而处于高速生长阶段的在线音频还没有步入成熟期,企业们依然在试探前行。
通过行业洞察,《一点财经》将在线音频未来的生长趋势特点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营业拆分化
随着播客内容的个性化生长,荔枝FM旗下*垂直播客APP“荔枝播客”应运而生,成为了圈内营业拆分的树模。
艾媒咨询剖析师指出,随着在线音频行业体量不停增大,播客产物的单独拆分上线能够吸引更多资源关注,动员播客领域的商业化生长。
遵照这一逻辑,设立差异定位的子品牌或营业线,确实有望为在线音频玩家吸纳更多潜在用户,从大而全的综合性平台到针对性更强的个性化领域,在线音频正在焕发新的气力。
二、产业融合化
与出书、影视、游戏产业融合中,有声书、有声剧、游戏IP改编的有声故事正在为耳朵经济注入更多活力,而这些产业融合的产物也在与近些年用户的口味无限贴合。
《2021中国网络音频产业讲述》指出,叙事性、陶醉感、陪同属性是有声书等长音频的优势,具有显著的高用户黏性特点。
在产业界限的探索中,跨界破圈的内容互助不失为一种双赢的生长模式,好比与影视产业融合后,影视产业的宣传预热渠道得以增添,其自带粉丝基础的IP又能反哺在线音频,实现良性循环。
三、场景厚实化
在智能汽车渗透率提高的今天,传统车载电台的份额正在被在线音频挤压,以蜻蜓FM、荔枝FM等企业扎堆互助汽车厂商、结构车载音频场景不难看出,现有的使用场景已不足以知足在线音频企业们的野心。
而智能家居的呼声并不亚于智能汽车,且用户群体更广,云云环境下,在线音频平台或可乘着智能硬件迭代上场的东风,延伸产业链,厚实使用场景,将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05
结语
在永无止境的内卷中,很难继续吃老本的蜻蜓FM在寻觅新生气;卷王喜马拉雅砸钱最多,幸亏也最多;另辟蹊径的荔枝FM通过社交属性实现单季度盈利。
同其他内容赛道一样,音频的盈利模式仍在连续探索中,是根据一样平常互联网的模式走,烧钱换市场再谈盈利,照样不求大只求安,至今还没有定论——或者,赢家可能是跨界而来的其他人。在玩家不停涌入的在线音频领域,所有人都在期待一个**的降生。
上一篇:短剧正在抢长剧的生意
下一篇:动力电池扩产潮,宁德时代遭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