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 > 期货市场
PE忙着抄底:别人恐惧我贪心
这是罕有的一幕:延续两天,两家PE巨头宣布了新募资。
昨天(5月25日),全球四大PE之一——KKR宣布已召募完成首个亚洲信贷时机基金,总额达11亿美元,这是首个专注于信贷投资的最大型区域性基金,也是亚太区域最大且首次召募的区域性信贷基金之一。
无独占偶,前一天,全球规模最大且历史悠久的私募股权机构之一——安宏资源宣布召募250亿美元,这是今年最大一笔募资,重点投向大中华市场。另有黑石、凯雷在全球经济低迷之际,大刀阔斧地买买买。其中,各大PE争正在抢日本东芝的一幕,信号不言而喻。
现在到了抄底的时刻吗?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说,“在别人恐惧时贪心”,外资PE已经行动了。无论是一级市场照样二级市场,估值都泛起了大幅回调,再叠加疫情、战争、美元加息等宏观因素,或许抄底优质资产的最好时机已经到来了。
PE弥补弹药,召募超260亿美金
疫情下投向亚洲
KKR为何会在此时设立一个亚洲信贷基金?
KKR亚洲区信贷主管Brian Dillard注释,在亚洲,每一美元的信贷资源有80美分来自于银行资源,这一比例远远大于北美或欧洲市场。亚洲区域企业的融资需求和可用的融资之间存在不平衡征象。与此同时该区域的经济蓬勃增进与繁荣,也促使乞贷人捉住时机追求更天真融资的解决方案。
固然,这一切离不开当下靠山:自疫情发作以来,各行各业都深受影响,不少企业现金流主要,甚至估值处于历史最低点。机罹难逢,美元大PE来了。
这样的一幕对于履历无数经济周期的外资大机构而言并不生疏。早在2004年,KKR就已确立信贷平台,并在2005年完成首个非公然市场信贷投资项目。住手2022年第一季度末,KKR在全球治理的信贷资产约为184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非公然市场信贷平台之一,拥有投资于资源结构的各部门以及流动性各个阶段的能力,并普遍活跃于澳大利亚、大中华区、印度、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市场。
2019年起,KKR在亚太区域已顺遂完成14笔信贷投资项目,其中约24亿美元由KKR投资,生意总值达47亿美元。其中包罗了针对环境服务、房地产、教育、基础设施和医疗等行业的企业与私募股权项目提供的收购融资和定制资源解决方案。
KKR亚太区认真人路明示意,“KKR的信贷战略与其亚洲的现有股权战略高度互补。ACOF募资的圆满完成是KKR亚太区域的主要里程碑,我们将继续拓展跨资产种其余投资能力与资源解决方案。亚洲区域受益于有利的宏观经济趋势和耐久增进,企业在快速增进的同时却面临有限的融资选择。我们以为,这些时机为KKR等另类资产治理公司构建了颇具吸引力的远景:比起传统借贷,我们可提供加倍天真且具备差异化的信贷解决方案。”
确立于1976年,KKR素有“华尔街之狼”之称,在中国创投圈也十分活跃,15余年来麋集结构大中华区域,住手2020年已经投出超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0亿元),40余家企业。不久前,KKR更是在中国拿下了第一块基金治理人牌照,未来或将拿着海内人民币LP的钱举行外洋投资。
有趣的是,就在KKR官宣新亚洲基金的前一天,着名PE安宏资源刚刚缔造了今年最大一笔募资——规模250亿美元。至此,安宏资源总治理资产超1000亿美元。凭证公然的文件,安宏资源同样强调了投资大中华区的主要性。
“我们致力于不停生长大中华区市场。”安宏资源董事总司理兼大中华区主管李晰安(Andrew Li)示意。在已往10年中,安宏资源在大中华区等市场投资了近100亿元人民币,重点关注零售和消费品、医疗康健以及商业服务行业,“已往三年,我们在该市场的投资速率加速,跨越了此前七年的总投资额。”
与此同时,安宏资源的大中华内陆团队规模在已往十年翻了一番多。李晰安直言,中国在全球经济增进中施展着至关主要的作用,我们期待继续践行这一耐久答应,并设计在未来几年里,加大对大中华区市场的投资,扩大内陆团队规模。
从黑石到凯雷
全球PE最先大扫货
如我们所见,全球PE正四处出击。
先从坐拥万亿美元的宇宙第一大PE黑石团体提及。最新新闻是,黑石团体设计与KKR团结收购拥有146年历史的日本工业团体巨头东芝。这是一块诱人的“肥肉”,PE巨头争抢多年,现在还突入了新的买家——彭博社5月25日报道称,日本投资公司(JIC)正在思量收购东芝公司。
至此,东芝死后已经排起了长队,险些清一色PE大鳄——黑石、KKR、贝恩资源、CVC资源等等,全都是赫赫著名。这里弥补一下,美国着名PE贝恩资源正在准备为最新一只专注于亚洲的基金筹资至少46.5亿美元。
继续说回黑石,公司掌门人苏世民曾不止一次地在公然场所中说过:最好的投资时机在中国。回首入华十余年,黑石堪称“中国房地产最起劲投资者”,横扫中国商业地产,至今投资总额超600亿元,且大部门投资发生在2018年以后。
2021年,可以说是黑石脱手中国最为阔绰的年度——5月,京东物流乐成上岸港交所,市值一度超2800亿港元, 而黑石作为其基石投资者也同样分享着中国物流生长所带来的盈利。6月,黑石以13亿美元从泛海团体手中拿下市场咨询机构IDG团体,后者旗下数据营业和媒体营业赫赫著名。同时,霸气的黑石也在扫货中国物流资产,斥资超80亿元全股权拿下了大湾区最大物流园——富力综合物流园区,惊动一时。
另有凯雷投资也在加码投资中国。彭博社上周报道称,凯雷拟以10亿美元收购中国彩妆包材商HCP,这一新闻很快获得了后者旗下富祥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认真人简直认,但并未透露详细生意价钱等信息。
这是一家降生于中国台湾的企业,主要生产口红、粉盒、睫毛膏等彩妆包材和护肤包材。现在,HCP在中国共有5家工厂,其中在苏州有1家,上海和淮安划分有2家,服务的品牌包罗宝洁、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等国际巨头,以及完善日志、花西子等中国新锐头部品牌。
在此之前,凯雷已经在中国多方位结构,在医疗行业投出了信立泰、和誉医药、和黄医药等项目,在大消费赛道脱手完善日志、怪兽充电等新经济公司,以及神策数据、安能物流、京东物流等等企业。住手2020年终,凯雷在中国的股本投资总额已跨越100亿美元,投资势头强劲。
最新的采访中,凯雷团体CEO李揆晟强调,明白浏览这种类型的时机和颠簸异常主要,由于它缔造了时机,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中国市场耐久远景的看好,“履历已往几个月的颠簸后,全球各行各业最优异的CEO和企业都最先思索有哪些时机由此涌现,凯雷也是这样的心态。”
估值下行
抄底优质资产的时机到了?
“别人恐惧我贪心”,外资机构迎来了忧伤的抄底窗口期。沿着这条脉络,我们看到了二级市场“抄底”中概股的忙碌一幕。
2022年以来,在国际环境、美元加息等多重事宜的影响下,一二级市场迎来跌宕升沉的低迷形势,估值跌至历史低位。
上周,红杉美国团队基于当下的宏观形势以及种种压力举行了一次分享,引发惊动。红杉美国以纳斯达克为例示意:已往六个月里,科技市场蒸发了难以想象的市值,纳斯达克从去年11月以来跌去了28%。
在此靠山下,不少外洋资管巨头加码扫货,包罗对中国科技公司的增持——本月中旬,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向美国证券生意委员会提交了2022年一季度持仓讲述。讲述显示,桥水继续看好中国资产,阿里巴巴、拼多多、百度等中概股均获增持。除桥水外,富达国际、摩根等也最先增持京东、美团等互联网股票。
5月初,巴菲特老友芒格回应了“投资于中国”的问题,他强调,在中国投资的缘故原由是,“能够在那里以更低的价钱买到更好的公司”。
原理显而易见:当标的估值下行至低位,家底雄厚的大鳄们最先抄底优质资产。
压力来到中国VC/PE这边。眼下海内VC/PE正来到极为严重的时刻,昔日忙碌的投资人被迫按下了暂停键。我们从清科研究中央的数据,看到更为真实的状态——今年一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节奏显著放缓,投资案例数和金额划分同比下降27.5%和47.1%,换言之,今年投出的钱比去年同期少了近一半,堪称腰斩。
出于对LP认真,纵然手握余粮,GP们也不再容易脱手。究其缘故原由,前几年估值过高的后遗症最先展现——一二级市场倒挂愈演愈烈,大批公司IPO刊行难题,死后的VC/PE退出受阻,有的甚至亏到了B轮。
此情此景,VC难掩失踪。5月初,一位创投大佬在社交平台直言,现在保持基本正常的投资机构占比20%—30%,措施显著放缓的投资机构占比50%—60%,剩下的10%—20%彻底躺平,“大市低迷,列位同伙,系好平安带。”
但也有起劲的一面:随着泡沫褪去,价钱回归理性,我们能更清晰地识别基本面过硬的资产。
消极者准确,乐观者赚钱。北京一位投资人感伤,每次危急来的时刻,都是这个行业内里攻城略地最好的时刻。
这一次隆冬或比想象中的更漫长,但动荡市场往往蕴藏着带来伟大回报的投资时机,正如Airbnb和Uber都降生于萧条的2008年。
本文
上一篇:小米还需内练一口吻
下一篇:Netflix杀了Netf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