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 > 期货市场
中阳期货我感受互联网中概股已经严重过热,只
作为一个(前资深)互联网分析师及观察者,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互联网中概股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严重过热。不是所有个股都过热了——有一些显著滞涨、被市场忽略的公司,可能另有潜在价值;然则,大部门公司,尤其是头部和垂直头部公司,很可能已经大幅超过了公允价值,离转折点不远了。
从2020年年头至今,B站上涨了159%,拼多多上涨了146%,金山软件上涨了96%,美团上涨了87%,阅文团体上涨了84%,京东上涨了74%,欢聚时代上涨了68%,唯品会上涨了45%,网易上涨了42%,斗鱼上涨了41%,腾讯上涨了39%(注:上述均为2020年7月6日收盘数据)。实在,阿里巴巴、爱奇艺、虎牙、腾讯音乐等自从年头以来也是上涨的,只是涨幅无法与上述巨头相提并论而已。
至于刷新了近一年或近两年新高的公司就更多了。固然,也有一些不太走运的公司,例如受到疫情影响最大的携程、58同城、前途无忧、猫眼等;就算是这些公司,已往2个~3个月股价也普遍有了显著反弹。
上述互联网公司当中,有许多是我一向看好的。我乐意向同伙推荐它们的产物,愿意先容同伙为他们事情,以为它们有可能连续谋划几代人。然而,任何资产都有合理的价钱,再优异的基本面也不能支持显著偏高的估值,况且现在它们的基本面很可能已经比半年到一年前更虚弱了。
最近半年的互联网中概股上涨趋势,大致是由如下缘故原由驱动的:
1.2020年头的“宅家盈利”:投资者惊喜地发现,大型互联网公司在短期不只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因祸得福;
2.在中小型公司面临营业和融资逆境时,互联网巨头“赢家通吃”,进一步扩张了领地;
3.由美联储放水所导致的美股牛市,以是美股上市互联网公司的显示往往比港股公司稍好一些;
4.许多大陆投资者终于接受了“互联网行业”的逻辑——直到2019年,部门港股通投资者仍然对互联网巨头持有疑虑态度,现在他们彻底被祛除了。
让我们暂不思量那些中小型上市公司,也不思量A股传媒行业莫名其妙的乱炒。现在,让我们回覆一个问题:对于头部或垂直头部互联网公司来说,现在是享受历史最高估值(或者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估值)的时刻吗?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问:互联网巨头找到下一个历久增进点了吗?它们远景的不确定性,比已往几年更高了照样更低了?
显然,只要我们在中国生涯,只要我们不是外宾、也不装外宾,就应该认同下列事实:
中阳期货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空间较大的区域在哪里?
“宅家盈利”不是永远的,它正在竣事;固然,在宅家时代会培育一些用户使用习惯,然则只对少数垂直行业有利。
与此同时,海内及全球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显著提升了,我们完全不知道往后五年,甚至往后12个月,天下会酿成什么样子。
中国互联网巨头的下一个历久增进引擎仍然是谜:出海?企业服务?新零售?新基建?这些偏向都有问题,很少有获得证实的;就算证实了,很可能也无法提供足够强劲的增进。
单纯依赖货币政策和市场避险情绪引发的高估值,显然是不能连续的,否则就不会有熊市了。
在互联网行业,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热度完全是相反的:在一级市场,除了极少数独角兽,大部门人都拿不到钱,或者只能以极低的价钱拿到钱(这个趋势从2018年下半年就存在了);在二级市场,中等规模以上的公司过得照样可以的。这个征象不太正常,可以从两方面注释:一方面,二级市场投资者由于很少接触现实营业,导致过分乐观;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一级市场创业公司大批死掉或者过得欠好,已经上市的巨头公司才接管了它们的领地。
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天下上的任何主要国家,无论是蓬勃市场照样新兴市场,互联网行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顺周期的。作为一个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整体不能能是反周期的。在细分行业当中,电商、广告显然是顺周期的;本怪盗团此前的研究显示,游戏、视频也不具备显著的反周期属性。现在我们面临的不是局部的、短期的经济问题,而是全球的、历久的经济问题;互联网行业在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
有人一定会提出,即便宏观经济放缓,互联网行业也可以通过替换传统行业(或者根据时髦的说法,叫“赋能”)来实现自身增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例子习以为常。然而,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已经把容易占领的“肥地”占领殆尽了;剩下的主要是不太好占领、不太具备规模效应的“瘦地”。例如许多互联网公司讲得信口开河的企业互联网、新基建,都是很苦的活儿。这些营业要发展起来可不容易,支出的价值也会很大。
至于中国移动互联网最后的“流量盈利”,已经在2020年一季度被榨干了。人们在智能手机上破费的时间已经靠近心理极限,往后再想提高,生怕只能寄希望于智能家居或智能汽车——那就得以五年甚至十年的长周期来衡量了。
总而言之,我难以认同现在互联网中概股行业的整体上升趋势;我固然更不认同A股传媒行业的不讲理乱炒趋势。一定另有一些公司是低估的,然则被高估的公司更多,尤其是那些被市场极端追捧的热门公司。
必须指出,2020年被市场推到极高估值水准的互联网中概股,大部门都是“好公司”,具备历久谋划甚至历久增进的基础。它与2000年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时期的炒作,以及2014年~2015年A股“互联网行业”的炒作,都有天壤之别。然则,正如上文指出的,任何资产皆有合理的价位,“好公司”“好生意”“好管理层”这三个词皆不足以支持无限高的估值。
况且,与半年前或者一年前相比,互联网巨头的历久基本面现实有所恶化,这种恶化主要来自全球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再次不睁开赘述。短期基本面由于“宅家盈利”而有一些好转,可是已经充实体现在估值之中了。
我的看法固然有可能是错误的,我也随时期待改变看法。若是本文的看法是错误的,真是再好不过了——我和任何人一样,期望中国互联网行业连续向好,期望互联网公司指导中国经济转型。我只是以为,现在市场的期望值似乎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