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资讯 > 期货市场资讯
湖北推东风系车型「天价津贴 」,价钱战伸张至
今年开年以来,“价钱战”便成为了海内车市的热门词汇。尤其对于新能源车型来说,前有特斯拉、小鹏和问界降价在先,后有埃安、五菱、零跑紧随厥后,降价似乎一夜之间成为了行业的“主旋律”。
而相比新能源车,传统燃油车企对于降价却普遍持张望态度。然则由于购置税减半政策叠加新能源国补作废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市场在2023年开年出现显著颓势。凭证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份海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29.3万辆,同比下降37.9%,环比下降40.4%。
对此短期征象,不管是国家层面,抑或是业内专家实在都早有预料,而且也做出了响应准备。然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能尽快地提振地方车市无疑是更好,尤其是对一些汽车工业蓬勃的省市来说。
在传统头部车企仍在“冷眼旁观”的当下,“价钱战”的序幕却已悄然“伸张”至海内各个地方市场。
日前,钛媒体App从多方网络渠道获悉,湖北省团结东风汽车于日前推出史上最强购车季流动,本次购车流动主要有东风风神、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本田等品牌。所涉产物涵盖皓极、标致408、雪铁龙C6、本田CR-V等上述品牌对应的主力车型,优惠金额从5000至90000元不等。
详细到品牌来看,降价力度*的东风雪铁龙C6,直降9万元;雪铁龙C3-XR致尚版优惠5.6万后,售价直降为5.79万。而东风风神通过政企团结方式津贴2万-4万元/辆不等。东风标致三款车型的优惠力度也在2-4万不等。
再来看东风本田,其中思域厂家 政府津贴共2万元;CR-V燃油版获得2万元津贴,夹杂动力版津贴4.4万元,2022款插电式夹杂动力版津贴6万元;2023款CR-V插电式夹杂动力车型也可获得2万元津贴;艾力绅夹杂动力车型也将获得津贴5.4万元。
接着是东风日产,中级车天籁优惠4万元、14代天籁优惠1.5万、奇骏荣耀版优惠3.5万元,逍客也有3.5万的优惠,最夸张的楼兰,优惠幅度高达6.8万元,算下来起售价仅为11.19万元,卖得比逍客还要廉价。
而这“天价津贴”也引发了当地购车的热潮。“虽然品牌方面有所限制,但架不住优惠着实太大了。”凭证湖北区域4S店销售职员反馈,此次购车季流动推出之后,店内销售职员连饭都没时间吃,有的店甚至改成24小时营业。
实在,地方津贴政策在海内车市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开年以后为了提振地方车市已经有许多省份推出购车津贴。不外,普遍津贴金额在2000-8000元左右,像湖北这种动辄车价一半的大额津贴却是首次。
据钛媒体App领会,想要享受到以上优惠政策还必须知足相关政策,好比必须在湖北当地上牌,而且不是按现实成交价来缴纳购置税。虽然限制不少,但云云巨额的津贴足以解决一切问题,甚至会引起周围省份潜在消费者的“眼红”。
实在,为了刺激汽车消费回暖,或许会有更多地方性津贴或扶持政策跟进。车企现在也在起劲响应,长安深蓝、广汽埃安、吉祥汽车等多家车企也都加入了本次“政企同补”的流动中。而且,在2023天下两会上提振汽车消费也是其中一项主要议题,后续或许也会有各项政策出台。
然而,对于车企来说,依赖政府津贴虽说可解一时之困,但终究不是什么久远之计。
可以看出,几大品牌均来自东风旗下,它们都有一个配合点,那就是近期销量显示不佳。以标致和雪铁龙等法系品牌来说,销量显示自不必多说,此次的津贴幅度也是属它们最为“离谱”。事实证实,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去的价钱。
但真正需要关注的,实在照样日产以及本田两个品牌。数据显示,日产和本田最近几个月也遇到了销量危急,其中东风日产1月份仅卖出新车45623辆,同比下降59.02%,而东风本田率先宣布了2月份的销量,数据显示其单月销量为38313辆,同比下跌30.2%,今年以来的总销量相比去年同期足足下降了48.8%。
东风系品牌此轮津贴之下,就连标致,雪铁龙这种常年“冷板凳”品牌都获得了伟大的销售增量,市场效果可见一斑。那么,其他传统车企会不会整体效仿呢?不得不说,这很有可能。
先来看一组数据,今年1月有20家车企泛起了40%以上的同比下滑,其中包罗了上汽民众、一汽-民众、上汽通用、奇瑞汽车、长城汽车、北京现代、长安福特和广汽本田等多祖传统头部主机厂。
新能源车型的强势崛起,加剧了其与传统车企的竞争烈度,再加上以特斯拉为首的新势力品牌逐步拉近“油”“电”产物差价,进一步加剧了燃油车型的销售压力。此前,就有马自达的新款CX-5直接把起售价调低至14.98万元,起亚的狮铂拓界同样放出了14.98万元起的限时优惠政策等纷歧而足。
面临车市增速放缓的环境压力,新一轮的降价潮或将由境遇不佳的二三线车企最先,不清扫有伸张至民众、丰田这样的一线车企的可能,事实东风本田与东风日产也从来不是什么小品牌。
此次,东风系车企的“率先举事”无疑将引起一系列连锁反映,更像是开启了燃油车价钱战的“导火索”。
不管怎么说,从主机厂的角度来看,2023年必将是决议品牌存续的要害之年。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场从“油电之争”伸张到“地方津贴比拼”的周全价钱战,却是一个忧伤的购车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