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资讯 > 期货市场资讯

新冠第三年,那些留学生现在怎么样了

2022年,新冠疫情进入第三年,病毒还在,生涯也还在继续。

三位外洋留学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熏染新冠”、回国难题是他们的配合体验,面临学业、事业的重重挑战,他们又是若何决议的?

熏染新冠之后,我松了一口吻 

Grace:坐标伦敦,留学生、创业者

4月初,我去英国南部一个海滨小城Hastings加入了一场室外音乐节。那天风很大,也很冷,我没有穿够衣服,晚上回抵家就伤风了,全身无力,感受很冷。

第二天我最先发低烧,就自己在家吃了点吃药。

第三天,由于有同伙要来家里,我就想起来测一下核酸,让人家放心,效果测出来是两道杠,阳性。

在英国,人人测新冠,主要是用一种叫做LFT快速测试的试剂盒,自己在家取样之后,五分钟就能出效果。

去年最先,核酸试剂盒都是免费领取的,在网上申请,填上地址就会寄给你。然则现在,英国政府不激励做核酸,试剂盒也就难免费了。我家里只剩了两盒,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不会想着去用它。

测出阳性的时刻,我真的很震惊。

我原本设想,若是熏染了新冠,我会畏惧会主要,然则那时生病最难受的两天已经已往了,我知道自己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以是完全没有主要的感受。

过了三天,我转阴了,整个熏染、痊愈的历程不到一周时间。

由于那天从音乐节回来,我就一直在家养病,以是我推测是在那天的音乐节上熏染了。

不外说真话,我现在以为会不会熏染、被谁熏染,都是玄学。我有同伙只是和一个确诊的邻人吃了一餐饭,回来马上就测出了阳性。我生病时代,我男同伙一直照顾我,他也没有熏染。反而是过了一个月,他去加入一个派对,回来就测出了阳性。

固然,我们身边也有同伙若是说是熏染了,就会搬出去自己隔离。不外我们一起住的三小我私人,都对照佛系,不太在意这些事情。

更早之前,我另一个室友也发过几天烧,但那时没有试剂盒了,以是她连测都没有测。现在看来,可能她也得过了。

新闻说,英国每35人中就有1人得过新冠,我以为这个数据应该不假,横竖我熟悉的,我周围的许多人也都已经熏染过了。他们情形也跟我差不多,都是打完了三针疫苗,症状跟流感差不多,基本上一个星期就好了,也没有泛起后遗症。

着实作为中国人,我的防护措施算对照多的,出门一定会戴口罩,但常在河畔走,哪能不湿鞋呢,我一直以为在这个环境下,没得过新冠真的还挺少见的。

以是这次熏染了之后,我和我男同伙,反而都松了一口吻。

不外我没想到的是,回国变得更难了。

2019年下半年,我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读研究生,到现在三年了,还没有回过家。

我是2020年底结课,提前半年我就买了2021年1月回国的飞机。效果腾飞前三天,航班被作废。厥后我延续又买了几张机票,没有一张能飞。

那时由于回不了国,我的学生签证又马上到期,为了不“黑”在英国,我只能申请疫情滞留。我着实也很想回家,但现在看来,我已经错过了回国的最佳窗口期。

到2022年,英国飞回海内的机票涨到两三万一张,核酸检测要求七天三检,最后一次检测在腾飞前12小时。若是确诊过新冠,除了核酸检测,还需要完成预审、康健码审核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需要至少提前一个月准备。

相比之下,在今年2月,英国宣布“与病毒共存”,所有限制措施都没有了。马上进入旅行旺季,整个欧洲基本也都铺开了。以前入境还要看“疫苗护照”,现在基本都不看了,机票也很廉价,我现在设计五月尾去希腊玩一趟。

媒体报道英国日增病例高达十几万,许多海内的亲戚、同伙,都劝我早点回国。

但回忆在英国这三年来,除了三次封城时代加起来的小半年,其他时间我基本上都在正常地过我自己的生涯,出门旅行,去餐厅用饭,加入流动、聚会。

可能也是由于幸运,我周围没有人由于疫情去世,以是我没有太多疫情的负面情绪。

现在,我周围大多数人,无论熏染或者没熏染,都已经接受“与病毒共存”,接受新冠跟流感一样稀松平时。这次我自己熏染了,痊愈了,就完全不畏惧了。

去年下半年,我在英国创业做了一家线下流动公司,今年周全解封之后,我的营业也最先转了起来。上个月我们举行了一场近100人的酒会,这个月还会再办一场更大型的游船派对。

回国要花10万元,我只能“被迫就业”

Yongkey,坐标美国爱荷华州,留学生

疫情发作那年,我决议去美国留学。在这之前,我已经在北京做了四年状师。

我那时以为,疫情会导致全球经济萎靡,但对于小我私人来说,则是一个很好的韬光养晦时期。我就想趁着整个行业低迷的时刻,去留学增添自己的知识,等两年之后一切都恢复正常了,正好可以大施拳脚。

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疫情进入第三年,我回国变得很难题。

正常美国飞回海内的机票,一样平常即即是暑期,也就是1000多美金,人民币约莫7000元。现在提前两个月订机票,都要8000多美金,若是提前一个月,最廉价的也要12000美金,是原来的8-10倍。

假设我从纽约直飞回国,凭证要求,我要先在纽约隔离一周,一周内我要做4次核酸。一周旅店隔离用度若是按天天 150 美金,算下来总共约莫7000 元人民币, 4 次核酸的用度也许在 800 到 1000 美金之间,算人民币6000元。这就已经13000元了。

回国以后,假设我直飞上海,在旅店隔离天天按最低200多元算,隔离21天要花也许5000元。加上机票,回国的用度合起来在8到10万元之间。

这个用度对于一个留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天价,就算能肩负起这个用度,回国仍然面临许多抽象的难题。

现在从美国飞回中国,只有几条航线,由于海内有“熔断”政策,上一班航班泛起病例后,直接影响下一班航班。今年2月及之前,洛杉矶飞北京、深圳基本所有熔断,最后能不能飞完全看运气。

一个月之前,我是铁了心要回国。我是今年5月结业,然后在1月尾2月初的时刻,我就已经订好了6月份加拿大飞回国的机票。但在三月尾,出于防疫要求,加拿大使馆的政策也调整了,申请康健码异常难,没有康健码就没有设施登机,我的“曲线回国”设计因此泡汤。

我异常想回国,异常想回家,但等我4月重新看美国飞回中国的机票时,6月份回国最廉价的机票要1万美金,我确实肩负不起。以是我现在只能想尽一切设施先就业,可能真的得等海内疫情彻底消逝了,我才可以回家。

已往三年,全球疫情都在频频,美国的防疫政策一直被看成反面课本。我的感受是,在每个国家,都市有对病毒绝不在意和异常小心的两类人。

我学校有一个教授,他就要求上他的课必须要戴口罩。

去年年底今年年头,奥密克戎刚发作的时刻,在美国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恐慌。 

不外,随着疫苗的普及,以及人人看到奥密克戎的症状并不重,人们对新冠的态度都发生了转变。

今年1月尾开学的时刻,我们专业一堂课有54小我私人,那时尚有一半人都在戴口罩。但在4月尾最后一堂课的时刻,班里戴口罩的人不跨越5个,其中3个是中国人。

我们专业有6其中国人,其中一个同砚异常注重防疫。他来美国的时刻就是全副武装,穿着防护服和护目镜,来之后也严酷出门戴口罩,但他在去年12月照样熏染了。

原本这个同砚在海内打了两针国产的疫苗,来了美国又打了两针,第三针正在设计中。熏染新冠,而且在一周内自愈后,他现在完全不想打疫苗、也不想戴口罩了。

我自己是从今年年头之后,彻底摘下口罩了。横竖为自己的选择卖力,我也信托我的身体素质。

跨年的时刻,我去夏威夷度假,落地的时刻需要看PCR阴性效果和疫苗卡,这基本上就是全美防疫最严的地方了。再往前一年,去餐厅用饭的时刻,若是没有疫苗卡也是不允许进入的。

现在,美国各个地方基本都已经铺开了。固然我以为美国现在能恢复到以前,有一个很主要的缘故原由是大部门人都已经熏染过了。

我的博士论文主要研究疫情可能带来的社会差异等 

Liz:坐标荷兰鹿特丹,博士后

我记得鹿特丹是在2020年3月第一次封城,那时在整个欧洲算反映很快的了。那次封了快3个月,直到5、6月假期前才排除。之后,人人最先出去玩、恢复正常的生涯。7月我去了意大利旅行,第一次没有看到成群的中国游客。

厥后熏染人数上升,2020年9月最先,断断续续又有新的封城政策。然则它不像海内政策那样一步到位,好比病例数最先上升的时刻,政策是要戴口罩、保持距离,然则球赛、party都可以加入。然后一两个月之后,又会改成不能以去看球赛、不能以去Party。

到2021年年头,荷兰最先有宵禁,9点之后就不能外出了。虽然云云,但若是你不是大摇大摆地出去Party,就自己开着车出去逛,也不会有人管你。最严酷的时刻,宵禁、“非需要”的店所有关闭、流动所有作废,生涯只能限制在家里。要求每一户一天只能有两个访客,但全凭自觉。

我从一最先就对照郑重,最早3月的时刻就最先戴口罩,几回封城时代也基本上呆在家里。但到下半年,中国天天新增基本都是个位数,外洋许多地方仍然指数增进。

我那时就以为海内政策挺乐成的,若是荷兰一最先就执行严酷的政策,是不是也早就完事了?那段时间,我天天都很焦虑。

2020年最先,我在荷兰读完公共卫生的研究生后,继续攻读同偏向的博士学位。

2021年,我介入了一个项目,研究的是群众在新冠疫情时代的康健状态。效果显示,新冠疫情前后一年中,除了原本有基础疾病的人,其他人的“身体康健”情形转变不大;但在“心理康健”方面,“焦虑”和“抑郁”较前一年更为高发。

2021年下半年,履历了疫情频频之后,荷兰整体的防疫政策最先越来越松。

好比入境隔离期,从没有隔离,到 10 天 、14 天隔离,又回到 10 天、 5 天隔离。

到今年2月,最基本的“戴口罩、保持距离”都被作废了。政策宣布之后,我三年来第一次去看音乐会。

2022年5月初,我熏染了新冠。刚刚有症状的时刻,我由于郁闷自测的准确率,还专门去卫生局做了PCR检测。卫生局只是让我回家隔离5天,建议测出阳性之后的 8 周內不要再测。他们以为,一旦测出阳性,之后可能仍然还会阳,然则病毒在5天之后就不具备熏染性了,以是测了也没有意义。

熏染后,我头疼了两天,整个恢复差不多用了一周。

现在为止,我周围大部门人都已经得过新冠了,人人都差不多是“流感”的症状,许多人也把它当成“流感”看待。

但医学和现真相形上来看,新冠绝对不等同于流感,确实是有重症和殒命的。

数字上很直观就能看到:从2020年2月新冠疫情暴发停止到2022年1月,与2015年至2019年同期水平相比,意大利超额殒命人数约为178000人。

确诊之后,我也在想,新冠对于我们来说事实意味着什么?新冠会不会竣事?

看新闻说,已往一周荷兰新冠患者人数再次下降。固然,这个数字可能会在假期之后回升。

然则,许多人已经最先遗忘,或者是麻木了。得病了,会不会熏染,是不是需要自我隔离,这些事情逐渐也都不再思量了。

新冠从最先到现在,从一最先可能是你的同伙、你熟悉的人,到现在第三年,已经酿成了网络上的数字。再之后,可能连数字都不统计了,新冠就真的竣事了。

履历了疫情,我的事情、生涯方式泛起了不少转变。我的博士课程是在2020年4月最先,从第一天起我就是远程办公。包罗我在内,许多人都习惯了居家办公这种形式,虽然现在解封了,然则我们仍然保留了远程,一周只需要去办公室一到两天。

我的博士论文主要研究康健上的社会差异等,及新冠危急时代的群体身心康健。在写论文的时代,也包罗看一些其他的文献,我加倍明晰了新冠对于我们来说事实意味着什么。

好比说,由于新冠疫情,平权因此倒退,由于小孩在家上学,更有可能是由妈妈来带,这导致妈妈更有可能被辞退,或者没有设施正常事情。

疫情到最后可能不会再有数据,不会再有人提起,然则它对整个社会结构变迁、人类生涯方式的影响一定是深远的,这是我们应该体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