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 > 期货市场
上百亿资金疯狂涌入,另有谁赚到了GLP-1的钱?
“很难想象一款药会在市场上卖到断货。”一位从业者叹息到,已往一段时间里,诺和诺德和礼来的GLP-1减肥药已经很难从各种终端买到。这在全球制药史上,也是极罕有的事。
作为一类兼具医疗和消费属性的产物,GLP-1减肥药可谓医药商业史上的明珠。眼下,肥胖已然成为人们的心病。许多人都有与肥胖耐久作斗争的历史,或者节食减肥,或者吃药减肥,而体重下降幅度最多3%~5%,效果也不能持久。现阶段,我国作为肥胖大国,有超1亿人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30。而诺和诺德的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替尔泊肽,都经由严酷的临床试验,解释可能减重跨越15%,一经上市便受热捧,可想而知。
此外,GLP-1减肥药自然具有很强的用户粘性。肥胖具有显著的慢性疾病特征,需要耐久药物干预,才气维持减重的效果。诺和诺德和礼来的临床研究都解释,一旦在用药20周后停药,体重会显著反弹。
在医药创投圈,GLP-1及多肽相关的投资时机瞬间成为热门标的。据动脉橙数据库统计,自2022年司美格鲁肽的减肥顺应症获批以来,海内一级市场上的多肽药物投资热度骤增,累积近百亿资金涌入这个赛道,推动GLP-1相关管线开发之争迅速进入白热化的同时,更带火了整个产业链,人们纷纷实验用药物偶联、AI制药、合成生物学等最热门的前沿手艺,来突破多肽制药的手艺和产业瓶颈,试图弯道超车。
不外,只管投融资端热度很高,GLP-1和多肽产业端却若干有些四顾茫然。除了实验从GLP-1相关药物中分一杯羹,也有人探索新的顺应症、甚至靶点,但效果都不尽人意。那么,除了亲手将GLP-1药物送上神坛的原研药企,谁还能赚到GLP-1的钱?
海内不能多肽药物领域融资事宜 数据泉源:动脉橙数据库
短期内,GLP-1很难被逾越
早在GLP-1药物大火之前,全球多肽药物的创新就已经最先发力。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1年间,由于FDA连续加码对多肽药物创新的激励,共有18款多肽新药相继获批上市上市,顺应症领域笼罩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多种高发疾病。
不外,大多数多肽药物都属于体量不大的小众品类,多肽药物被民众和垂直领域之外的从业者关注,正是由于GLP-1这个单一明星靶点的亮眼显示。一方面,GLP-1药物的迭代速率异常之快,从利拉鲁肽到度拉糖肽,再到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GLP-1药物很快完成了用药周期、药物剂型、顺应症领域的升级,成为更广漠领域的通例药物。
另一方面,GLP-1药物显示出了惊人的商业价值。2023年,诺和诺德旗下3款司美格鲁肽卖出212亿美元,占所有营收2/3,营收增进速率比肿瘤重磅药物PD-1更快。同年,刚刚上市的替尔泊肽卖出50亿美元,2024年至今,替尔泊肽完成销售额30亿美元,整年可能销售百亿美元,甚至走出比司美格鲁肽更亮眼的增进曲线。
“但若是清扫GLP-1药物的影响,全球多肽药物的增进速率并不快。“在第八届未来医疗生态展会·多肽药物及产业链创新生长论坛上,蓝驰创投董事总司理戎璟示意。他指出,只管已经从事生物医药投资10余年,但最先关注多肽药物是在近几年,“约莫2~3年前,人人对GLP-1的关注度都还不高。”
据戎璟考察,现阶段,海内做GLP-1的企业跨越100家,数十家企业的研发管线已经推进到了临床试验阶段,但险些每一家都在围绕司美格鲁肽做优化产物,有的实验提升药效、有的探索增添增肌功效,或者做长效制剂,“异常内卷,甚至比PD-1更卷。”这让他感应疑心,他和偕行都是分看很多多少肽药物的生长远景,但似乎很难在GLP-1之外,找到多肽药物的下一个爆点。
通常,以GLP-1靶点为焦点,药企有两种开发战略,一种战略是开发多靶点组合,另一种则是基于GLP-1单靶点,研发差异给药剂型。在详细的化合物研发历程中,这两种战略往往相互融合。差异企业之间的管线战略,差异不大。不外,质肽生物首创人、董事长张旭家示意,现在的GLP-1药物管线,都在卷周制剂。“但无论单靶点、双靶点,或者三靶点,做的都是周制剂,体重下降幅度也都介于18%-20%之间。若是去看月制剂,会发现实在竞争很小。”
不外,若是思量到多肽合成、成药的难度极大,短时间内跳出这两种战略之外去做GLP-1的创新,颇具挑战。此外,另有一些企业实验绕过GLP-1,去探索多肽药物新的靶点温顺应症。
但究其本质,多肽是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大多数是毒素和激素,现阶段,无论是自然星散照样或者化学合成,多肽药物的使用都还离不开其自己在人体内施展的功效。因此,多肽药物大多以代谢性疾病为顺应症,而很难有用治疗其他类型疾病。好比,在肿瘤治疗中,多肽药物更多是施展辅助作用,并非直接进入细胞膜,杀死肿瘤。而无论是早前的单抗、双抗,照样眼下大热的ADC,它们都能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从而疗效显著。
“新的多肽重磅靶点值得期待,但很难展望。眼下首先是做差异化。” 修实生物首创人、董事长吴寅嵩指出,未来5~10年,GLP-1很难被逾越。多肽药物要创新,要拓展糖尿病、减重之外的顺应症和新靶点,还需要突破一系列手艺瓶颈,好比穿膜、合成等。现阶段,许多企业实验用药物偶联的思绪来优化多肽成药的可能性,这是主要的偏向。但做多肽偶联药物,比想象中难度更大,人们走了许多弯路,仍在探索中。
一夜翻红的多肽药物,难题重重
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汽车大王」是如何诞生的?
在现代药物研发近百年的历史上,多肽药物泛起的时间不短,但一直处于颇小众的位置。二战后,各大制药企业纷纷投入精神研发抗生素,匹敌抗生素。到了上世纪60~70年月,制药巨头们又将营业重点放在肿瘤之上,组织重大的研发团队开发化疗药物。直到现在,小分子化疗药物仍然是制药界绕不开的重磅课题。
2022年,GLP-1获批用于减肥顺应症,是全球多肽药物开发的转折点。即便云云,多肽药物的普遍应用仍被掣肘。在全球药物市场中,多肽药物占比只有6%,而小分子药物到达80%。
这背后的缘故原由在于,多肽成药并不容易。
首先,多肽药物早期筛选的难度很大。一方面,多肽化合物种类多,筛选事情量大。以14个氨基酸的多肽药物为例,有10的18次方个化合物组合,若是再把非自然氨基酸加入进去,化合物组合的数目可能会提升几个量级,空间很大。换言之,若是没有解决药物筛选的手艺问题,做多肽药物确实有异常大的难题。
另一方面,多肽药物的开发,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发现路径和靶点设计方式,筛选难度大。在药物发现的历程中,大分子药物是通过抗原表达获得抗体分子,小分子药物则是确立化合物库举行筛选。然则在全球局限内,多肽分子还没有确立完整有用的实体库,来举行筛选。其中,尤其是长链的多肽,确立实体库化合物库难度极大,难以有针对性的靶点举行筛选。
其次,多肽药物合成不易。以往,多肽合成被以为异常简朴,由于合成蹊径异常直接的。但现实上,多肽的合成要比小分子庞大许多,需要思量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产能。对于现在的多肽合成,单一的固相合成达不到产能和成本控制要求。选择怎样的合成蹊径,在片断法下,每个片断可以用固相或者液相合成,做出来片断之后若何划分、若何偶联,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解决。
与小分子药物相比,多肽药物的结构更庞大的。在整个工艺流程中,多肽杂质控制是异常大的难点。差异于小分子药物的纯度可以到达98.5%以上,甚至99%,多肽能做到93%~94%的纯度已经很好,杂质种类繁多,质量尺度制订异常庞大。通常,在小分子创新药企业中,若是从事工艺开发和剖析的职员比例是1:1,多肽剖析由于挑战很大,这个比例要扩大到1:2,甚至1:3。
最后,多肽生产工艺放大也对照难。多肽药物的研发工艺和规模化生产存在较高的壁垒。小分子药物用传统的反映装置,可以数千到数万升产能。但多肽药物在传统的生产工艺下,最多能做到2000L~3000L的产能,这成为制约GLP-1药物大规模生产的瓶颈。此外,在多肽药物合成历程中,需要使用的珍爱剂种类繁多,而珍爱剂的选择和使用,已经成为环保组织关注的重点,若是仍接纳传统溶剂,也会受到很大挑战,需要实验用新型珍爱剂替换。
一夜翻红的多肽药物,给了从业者们漫长的投入周期。
产业链优势生水起
和所有创新药故事一样,多肽创新接纳周期最短的,或许也是产业链卖水人。
“一个药物真正要在市场上大规模销售,除了药物自己好,产业链的配套也十分要害。”一位投资人示意,由于关注多肽药物的时间并不长,对于行业的下一波热门掌握还不算准确,但已经结构了GLP-1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
在海内,多肽创新刚刚最先兴起,但还没有完全发力。预计到2027年,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能到达1113亿美元,但中国市场的占比不足1/5。在海内,创新多肽药物以入口为主,即即是仿制药,也仅另占27.8%,而国产原研创新多肽药物则只有15.9%。“近期,海内出台了多肽药物开发的指导原则,但整体而言,多肽药物的羁系规则系统还不完善,而多肽CMC的开发有其特殊性,需要专门的规则系统。”一位从业者示意。
现阶段,海内多肽创新产业链的构建,一方面是提升外部产能,另一方面则是确立多肽创新药的早期开发平台。
外部产能方面,上游的专业质料厂商、中下游的多肽CDMO,陆续跑出来。“现实上,在GLP-1上游的树脂、珍爱氨基酸等领域,海内企业都异常有竞争力,在全球市场领域占有率很高。” 泰和伟业董事长助理、副总司理万伟示意。
但总体而言,多肽药企、多肽CDMO现阶段的产能扩展仍然面临痛点。一方面,GLP-1及下一代GLP-1产物的需求会在未来几年快速放量,但多肽药物产能构建周期异常长,终端产物品类繁多,短期内很难扩展出来。另一方面,现阶段,多种多肽剂型的生产工艺还不成熟,其中的大量环节有待探索、验证。此外,有企业实验用合成生物学的方式来提高多肽生产效率,但由于GLP-1的制备涉及修饰,可能引入杂质,星散、纯化的难度对照大,合成生物学的路径也还在探索中。
早期开发平台方面,一些企业实验构建长链分子库,来赋能多肽药物创新。有企业借助合成生物学,在自然酶的手艺上改善,搭建多肽分子库,知足市场需求。“由于分子量的限制,长链实体库对照难做,通过底层手艺开发赋能药物发现领域能够在长链条药物分子上或者活性靶点上的筛选。基于这些底层手艺的事情,可以推动许多下游药物发现,以及更好完成药物分子发现事情。”有从业者示意。
此外,另有企业实验用AI的方式来构建多肽分子库,用组合库的方式,来厚实库的多样性,解决多肽的发现问题。“多肽药物的潜在靶点许多,用AI可以加速筛选。但照样要做相对成熟的靶点,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要提高质量。”动肽医药 CSO 叶祥胜指出。
诚然,GLP-1的大火,把多肽药物送上了创新的快车道,卖水人也赚到了GLP-1的钱。但硬币的另一面,这正解释,全球的多肽药物都另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