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 > 期货市场
今天,他收获第4个IPO:药明合联市值300亿-外盘期
刚刚,药明系第4个IPO来了。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今日(11月17日),药明合联生物手艺有限公司(简称:药明合联)正式上岸港交所。此次IPO,药明合联刊行价20.60港元/股,开盘大涨30%,市值超320亿港元,成为港股今年以来最大医药IPO。
外界对药明合联并不那么熟悉——今年7月刚从药明生物分拆而来,为数不多的印象可能就是豪华的基石投资人阵容——Invesco Advisers、瑞银全球资产治理、美国泛大西洋投资团体、红杉中国,卡塔尔投资局、诺和诺德基金会、清池资源等等。
但药明系赫赫著名。始于药明康德,药明系一步一步壮大——药明生物、药明巨诺也已乐成上市。加上今天的药明合联,药明系上市公司市值已超4500亿元。而缔造这一切的,正是一位北大学霸——李革。
今天,药明系第4个IPO降生
基石投资人豪华
一个300亿IPO若何炼成?
招股书显示,药明合联是一家专注于全球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及更普遍生物偶联药物市场的领先条约研究、开发及制造组织(CRDMO)。2013年,药明生物在其内部单独的偶联药物营业单元,以研究、开发及生产ADC,这即是药明合联的起源。2021年5月,药明生物和合全药业正式合资确立了药明合联。
所谓生物偶联药物,是一种区别于小分子药物或生物药的怪异药物模式。除了可以用于治疗肿瘤外,生物偶联药物治疗领域还可应用到自身免疫性疾病、熏染病、代谢杂乱疾病等,具有较大的应用场景。而 CRDMO,则是指端到端一体化小分子药物医药外包。
这里有一个靠山——ADC等生物偶联药物的开发并不简朴,往往需要拥有在生物药和小分子药物方面的一系列跨学科能力,而大多数生物制药公司不具备相关能力。因此,生物偶联药物开发的外包率到达约70%,远高于其他生物制剂34%的外包率。
现在,药明合联的一站式生物偶联药物平台提供端对端CRDMO服务,包罗生物偶联药物、单克隆抗体中央体及生物偶联药物相关毗邻子及有用载荷的发现、工艺开发及GMP生产。按停止2022年年底的项目总数计,药明合联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偶联药物CRDMO。招股书中给出一组数据——自2022年起停止今年6月30日,10家就其ADC管线举行外洋对外授权的中国公司中,有8家为药明合联客户。
因此,药明合联的营收还算亮眼。据招股书,2021年度、2022年度以及2023上半年,药明合联收入划分为3.11亿元、9.90亿元、9.94亿元,净利润划分为5493.00万元、1.56亿元、1.77亿元,可以看到上半年营收净利均超去年整年。
今年7月,药明生物公布通告称,建议分拆子公司药明合联于港交所主板上市。与此同时,药明合联递交了招股书。分拆上市后,药明合联仍为药明生物的并表子公司。
对于分拆的缘故原由,药明生物注释称,分拆将赋能药明合联生长其致力于生物偶联物的CRDMO,并从ADC最先逐渐拓展至所有生物偶联物,例如多肽偶联物、寡核苷酸偶联物及化学偶联物(从ADC到XDC)”。也就是说,分拆后,药明合联将更聚焦在生物偶联物领域,做专做精。这也是其他药明系公司的生长路径。
印象深刻的是,药明合联很快完成了上市前唯逐一轮融资。基石投资人大牌云集,包罗全球着名投资治理公司Invesco Advisers、瑞银全球资产治理(UBS Asset Management)、美国泛大西洋投资团体、红杉中国,以及卡塔尔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卡塔尔投资局、来自丹麦医药巨头诺和诺德的大股东之一 ——诺和诺德基金会,尚有专业医疗投资基金清池资源,认购规模达23.466亿港元(约22亿人民币)。市场久违看到云云高规格的基石投资人阵营。
今天,药明合联正式上岸港股,市值超300亿港元。从分拆自力、递交招股书到完成上市,仅仅4个月时间,速率惊人。对于募资用途,药明合联示意,其中约23%的所得款子净额,将用于有选择地追求战略同盟、投资及收购时机,以扩大其手艺平台及服务类型和能力。
对于收购或投资标的,药明合联希望“不仅在生物偶联药物行业具有创新性,而且与我们现有能力相辅相成的怪异手艺”,而且估值介于100百万美元至300百万美元,从而确立一个偶联药物开发平台,为客户带来更多的药物身分选择并促进其项目希望。
或许下一个药明系公司正在路上。
56岁北大学霸
缔造一张医药疆土
回首药明系的崛起历程,就不得不提这位60后学霸——李革。
图源:药明康德官网
来自温州平阳,李革出生于1967年,从小就是同砚们眼中的学霸。1985年,李革从北大附中考入北大。原本一心想学物理的他,却阴差阳错进入了北大化学系。
幸亏,李革很快就展现了他在化学上的先天。他曾回忆,在北大一学期十次的考试中,整年级只有他一小我私人每次都上了90。也是在北大时代,他遇到了自己的妻子——赵宁。同为化学系的赵宁也十分优异,两人是那时学校里出了名的学霸情侣。
1989年,从北大结业后,李革和赵宁选择赴美深造,一同飞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有机化学博士。读博时代,李革就在业界顶级期刊上揭晓了多篇学术论文,并拥有了40多项发现专利。博士三年级时,李革与导师Clark Still教授配合发现了“符号的组合化学手艺”,并由此发现了多种药物前体化合物。这些研究功效都是新药研发的主要环节。
「金磁海纳」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东方富海参投基金富海中瑞领投
正是这项发现,让导师拿到了一笔风投,并确立了制药公司Pharmacopeia Drug Discovery Inc(简称PDD)。结业后,李革在先生的约请下,加入PDD公司担任首创科学家、科研总监,赵宁则去了著名的药企施贵宝从事研发事情。1995年,PDD乐成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风景无两。
转折发生在1999年,那时李革已经成为全球医药药物化学领域的一颗新星。受到母校约请,他回到北大肆行演讲。但这次回国之旅让他发现,虽然海内的医药研究机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然则先进的生产手艺依然掌握在外洋企业手中,而且从手艺到生产普遍存在脱节的征象。
眼见国际竞争和海内需求的双重压力,李革选择回国创业。2000年,李革拉着密友刘晓钟、张朝晖来到江苏无锡,从一间650平米的实验室起步,建立了药明康德。
然而创业维艰。最初,就连实验室专业用的透风橱,在海内都找不到生产厂家。无奈之下,几个科学家只能一边画好图纸一边亲自着手制作。这样的难题尚有许多。这让他们发现,海内新药研发领域的基础比想象中还要微弱。而且,研发新药不仅需要数亿美元的资金,整个流程至少要花费十年之久,这对刚确立不久的药明康德来说,都是不现实的。
这时,李革想到了自己的老东家PDD,后者就是靠研发外包成为医药领域著名的CRO企业。药明康德是否也能走这条路?所谓CRO,即医药条约研发机构,是指通过条约形式为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在药物研发历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机构。借助于CRO模式,可以有用降低药企的投资压力与系统风险。
抱着试试的态度,李革先联系了一家熟悉的美国药企,对方很知足他的专业靠山,并与其睁开相助。之后,李革便将药明康德的商业模式从“研发新药”转型为“新药研发服务”。
最早,李革的专长在于组合化学领域,因此公司最早提供合成化学服务。随着公司生长,药明康德服务局限又扩展到工艺研发、研发性生产、生物剖析、生物新药开发和工艺研发、毒理及制剂、临床研发及注册、医疗器械测试等。2007年8月9日,药明康德正式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首批赴美上市的生物制药企业。不外2015年,药明康德又从纽交所私有化退市。
直到2018年5月,药明康德回到上交所上市,最新市值超2500亿元。仅7个月后,药明康德又在港交所完成上市。由此最先,李革伟大的医药疆土徐徐睁开。
医药接力赛
药明系批量降生IPO
从药明康德最先,药明系一起狂奔。
那时药明康德刚从美股退市,而大洋彼岸,海内创新药行业正一片火热。看到这番情景,李革决议带着药明康德到海内融资。也是从这时最先,李革最先对外展现惊人的运作能力。
先是在2015年4月,药明康德分拆合全药业,并于新三板试水,不事厥后又于2019年6月退市。之后又陆续分拆出药明生物、药明巨诺等子公司,逐步形成药明系底色。营业分拆后,药明康德依旧承做化学药临床前CRO和临床CRO营业;药明生物肩负了生物药CDMO;合全药业则笼罩小分子CDMO;药明巨诺卖力细胞治疗营业。
对于药明系一直扩张,李革有自己的逻辑。在他看来,研发服务平台是最具活力的跑道,从研究,到开发,到市场每个环节都有差异站点的接力选手,各自只需跑好自己最善于的一棒即可。他以为,这种接力跑的形式,乐成时机远比一个选手独自跑完大得多。
于是我们看到,药明帝国越来越大。厥后,尚有药明津石、药显著码、药明生基、药明海德、明捷生物、康德弘翼……笼罩了化学药研发和生产、生物学研究、临床前测试和临床试验研发、测试和生产等领域。一个个药明系企业,在各自领域攻城略池,逐步生长为细分龙头公司。
接踵而至的,即是一个个药明系上市公司赶来。
最先IPO的是药明生物。2017年6月,被剥离出的药明生物完成港股上市,最新市值约2000亿港元。
一年后,药明康德便先后在A H股上市,现在A股市值约2500亿元。
2020年,“药明系”又送确立近4年的药明巨诺到港股上市。值得注重的是,上市前,药明巨诺曾完成两轮融资,死后除了药明康德,还包罗元禾原点、元明资源、淡马锡、红杉中国等诸多着名机构。
今天,随着药明合联正式IPO,药明系疆土中终于迎来第四家上市公司。
但这并不足以诠释李革的野心。“明日系”公司狂奔上市之外,以药明康德为触角,投资也是他实现生态圈结构的主要方式。
早在2013年,药明康德就已对外投资了创新型药物研发商华领医药,后者于2018年在港股上市。据不完全统计,药明康德累计对外投资了数十个项目,其中不乏荣灿生物、北海康成、汉邦科技、惠每科技等着名项目,堪称超级医疗CVC。
2015年,为了增强投资专业性,药明康德将风险投资部门自力出来,更名为毓承资源,后者于2017年与通和资源合并,便有了我们熟知的通和毓承,至今是海内医疗康健领域内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
在业内,通和毓承的被投公司经常被划入“药明系”企业。这家机构由李革亲自出任董事长,在管资金规模逾百亿元人民币,已经投资了90家以上的公司和基金,曾投出包罗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基石药业等多个明星公司,涉及医疗领域各个赛道。
与此同时,药明康德也悄悄做起了LP,即是创投契构的出资人。2021年3月,药明康德就曾联手并购女王刘晓丹,配合设立一支医疗产业并购基金。一个月前,药明康德再脱手,出资华平大康健产业基金,认缴不跨越6亿元人民币。
梳理下来,药明康德的投资十分聚焦,偏向无一不指向大康健产业。李革有自己的计划,“研发代工企业不能自己做新药生产,但可以投资新药”。沿着这样的逻辑,药明系疆土愈发重大。
这是一段造福人类的征途。正如李革曾希望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中国医药崛起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本文
下一篇:11.15黄金回踩做多看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