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 > 期货市场

Meta 万人裁员亲历者自述:小扎尝到了降本的甜头

一名 Ins 伦敦部门的高级工程师,讲述自己履历的 Meta 大裁员。

「效率之年」是马克·扎克伯格在 2 月份为 2023 年定下的主题词,目的是改善财政、让公司更高效。裁员随之成为延续笼罩在所有员领班上的阴影。

在 3 月到 5 月,Meta 将分三批一共裁员 1 万人,4 月份的裁员还没有完全竣事,5 月份的第三轮刚开启。这还不包罗 2022 年底已经被裁的 2 万人。凭证财报的果然数据推测,裁员所有竣事后,Meta 的员工将从*期的 87000 人削减到 67000 人。

Leo 是 Instagram 伦敦部门的工程师,4 月第二批裁员中被波及。她在公司的时间不长,谈天时还习惯称谓公司「Facebook」而不是「Meta」。资历上属于高级软件工程师,也就是被以为能力成熟、相当稳固、可躺平可提升可跳槽、相当有平安感的 L5 级别。

作为裁员风暴中的一员,她显得很镇静。英国的裁员程序将会延续两到四个月,在守候最终的谈判效果下来之前,她计划一边面试,一边设计未来。极客公园和她聊了聊这次裁员的情形,在 Meta 快节奏、高压力的事情气氛,以及作为一个员工对公司的看法。

她在许多差异地方事情过,包罗海内的创业公司,她说作为一个工程师在 Meta 事情很累,然则很爽,有很大的话语权。只是公司没有护城河,人人都处于苦苦支持的状态,这也是 Meta 要 All in 元宇宙的基本缘故原由。小扎宣布分三批裁员,她以为除了操作上的可行性,也有延续推动股价的思量。

在 2 月份对外果然了裁员设计之后,Meta 股价一起上涨。最近四月尾的*季度财报发出后,当天股价便上涨了 12%。

以下是经整理过的 Leo 自述。通过她的讲述,或许能带给你明晰这家巨头公司的一块拼图。

01

我收到裁员通知挺意外的,由于我以为自己是收不到的。厥后发现,我们整个组全收到了。

根据英国执法,若是 10 个相同职位和级别之中要裁 1 小我私人,那 10 小我私人都市收到「You are potenially affected(你可能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刻我们不知道要裁若干人。

我整个团队所有都收到了「potentially affected」,由于之前 Instagram 扩张的设计改变了,伦敦分部要撤掉,把这部门人迁徙回美国去。

根据公司之前的设想,想让 Instagram 的工程师团队(engineer team)在全球运转起来。美国东岸、西岸和英国*都有分部,英国也有主要的 team。厥后发现由于时差,效率不是很高;同时,由于公司整体招聘冻结,也导致在伦敦招聘不是很顺遂。

这次裁员随同着组织调整,就是组织扁平化。IC(注:Individual contributors,非司理岗)上面有 Manager(司理),到扎克伯格当中有几层。五六层是正常的,八九层就太多了。现在有些地方层级太多了,当中有一些 manager 可能会被裁掉,或者给予转成 IC 的选项,同时裁掉一部门 engineer。

简直存在架构冗余的情形。我们团队很忙,一样平常事情主要,但其他很轻松的团队一定有。好比,有的 manager 下面管 8 小我私人,有的 manager 下面只有两个 manager,没有其他 IC,我以为这简直不是很合理。

2023 年可能会裁约 1 万小我私人,随同裁员,一些部门就会重组。

3 月中旬全公司都收到了一封邮件通知。接着举行了全公司跟小扎(扎克伯格)的 Q&A。他说,去年 11 月份裁员的时刻,你们说公司不透明,现在公司就对你们透明一点。

他说了为什么要裁员,以及裁员的逻辑。会分三波裁,*波是 3 月份,1500 小我私人左右,主要是 Recruiting(招聘)。我们已往不知道公司 Reruiting 有 1500 小我私人。4 月份第三周、5 月份第三周划分是第二波和第三波。

第二波是手艺职员,包罗涉及 engineer 的团队和部门,就是我所在的这一块,会裁 4000 个左右。5 月份人应该更多,应该有可能会 5000 到 6000(注:5 月下旬,Meta 宣布第三波裁员 6000 人),属于 Business,包罗市场、销售,裁的 engineer 不多,除非项目着实太烂了。

小扎注释了分三波裁的缘故原由,只有 Recruiting 可以先裁,手艺职员裁了之后,再思量一下,才知道 Business 要怎么裁。提及来也合理,然则我展望,可能有延续推动股价的思量。

关于为什么裁员,他说了许多缘故原由,其中有一个我很难接受,但想想也正常。他说,11 月份裁得不错,效率提升了,没有想到可以去除那么多隐形开销。以是他想再 push harder 一点。一些项目关掉了,节约的开销并不只单包罗这些项目的开销,也包罗于关于这些项目涉及交通、联络的开销。我以为他没有装,他怎么想就怎么说的。

隐藏的寄义就是,他以为现在许多人可能还在拖累公司,不需要这么多人。有一些项目简直是关掉好,他想专注在一些赚钱的项目,或者有潜力的器械上。

公司和小我私人的利益不能能完全一致,以是我以为在他的角度完全合理,只是他说出来之后让我以为很震惊。我平时语言已经让别人很难接受了,他居然让我很难接受。

不外这也是 Q&A 的利益,问题都是很尖锐,以是我们很喜闻乐见看他 Q&A。

他异常 engineer,大公司里工程师身世的人还在做 CEO,只有他一个。我进 Facebook 也是看到了这一点。

02

在英国这边,会有时长两个月多的协商流程。收到裁员邮件的后两周,公司会给时间投票选谈判代表。代表的数目是凭证受波及的人数决议的,现在是 50:1。

由于每小我私人的诉求纷歧样,代表要只管笼罩所有人的诉求。有些人希望留下,有些人希望拿更多的钱走,有些人希望去美国,每小我私人都市说自己的关注点,你喜欢的话就可以投票请他做代表。

举例来说,像乌克兰、俄罗斯这样来自战乱国家的人,留在英国就是*优先级,会希望优先转岗。有些人会说,我已经在美国、英国是情许多年,对签证方面的事情很熟,可以帮你们拿到好的裁决效果;有些人说我是 manager,已往几年我被裁过,我也裁过别人,我对这方面都很有研究。

这些同事很高效地确立许多 WhatsApp 群,在 Google Docs 上确立时间线,所有的资源、工会都弄起来,在线投票。没有组织,是自觉的。停掉事情三天,他们就可以做这么多事情。我以为很惊讶,但这也很一定。以是我很开心,同事们真的能力都很强。

这些代表会跟公司谈判一个多月左右,就是团体协商(collective consultation)。在谈判最先的那一天,公司会告诉这些代表,详细要裁员若干人。

他们就充当传话筒,跟我们一起聊,直到拿到一小我私人人都以为还可以的协议效果(package)。许多内容可以谈:赔偿若干钱;有没有一些人要留下来,能不能给一些转组的时机,有没有转美国的时机;有些人在意签证,那么能不能少给点抵偿,多让我们在在职名单(payroll)上呆一阵,让持签证(on visa)的人可以找到事情。

时代会确定谁要被开除,尺度也是我们、代表、公司之间谈出来的。11 月份裁员的尺度是这么定的,上一次 Performance review 评级,加上在公司服役了几年,每年加 0.5 分,再有其他维度的评分加在一起,盘算每小我私人的总分。通过排序就会确定谁被影响。

我属于英国 Instagram,是不是会转到美国去多了一个变数,团体协商的时刻,代表 Instagram 的人收到的选项会多一些。不外由于部门是整体撤掉,以是打分阶段没有意义,原则上不会有人留下来。

团体协商竣事之后,受影响的人进入小我私人协商(individual consultation)。小我私人协商若是涉及状师用度,公司最后会报销。

公司会酌情思量小我私人情形,然则你一定要把诉求说出来,什么都是可以放在桌面上谈的。我可以说我是家里*的收入泉源,我有一个小孩——但这种就没「我有三个小孩且我妻子又有身了」更有说服力。

在美国就直接给钱了。我有几个同事在 4 月 18 号收到这一轮裁员邮件,两天就直接拿包走人。在英国也有没有过试用期的人,当天就直接走了。在美国,根据官方的说法,抵偿 16 周的人为,加上每多一年工龄就多两周。想告公司的话,可以之后再告,然则当天你得走。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生存实录:682家医药产业公司复盘纪要

03

理论上我在最先团体协商之前都要事情,但我也没有什么心情,由于不事情又能怎么样,公司该裁照样裁。不外有一个两难之处:你纷歧定会走,若是你最终没有被裁,时代又不事情,明年的 Performance review 可能欠好,那么明年可能照样要被裁。

今年 4 月份被裁的人内里,就有去年 10 月份留下来的。去年 10、11 月份有一些在伦敦的人就没怎么事情,在举行我们现在的流程,最后他们留下来了。然则到了 4 月份,由于之前的显示欠好,照样被裁了。

上一轮裁员到现在,我们都很认真事情,由于去年 11 月份裁员,我们团队一个都没有影响。还在想明年怎么干,甚至没有花许多时间看那里裁员的流程。

Meta 在几个大公司内里是最累最忙的,升职是最快的,流动性也大一点,会掏空人。以前是半年一次 Performance Review,现在是一年一次。这是 Meta 最著名的文化,在这里事情比在创业公司事情还要累,然则应该也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有用激励员工了。若是延续三个 Half 都拿了 RE(注:Redefine Expectation,重新界说预期,Meta 绩效评级最高等,少于员工总数 5%),基本上已经财富自由了一半了。

你需要聊一下,上一年做了什么项目,量化这些项目给公司带来了若干钱,或者省了若干钱;你带了若干人,指明晰什么偏向。有许多的维度评估,你需要去量化所有的 Impact(影响),最后会给你定一个评级,这个直接影响到明年的人为、股票发放。

你在做每个项目的时刻要事先想好几点。Impact 大不大,时机大不大,怎么权衡,再着手去做。若是你赌在一个错的项目上,可能会虚耗良久时间,今年这一块带来的待遇就没有了。心理状态上有许多需要调整的地方,你会以为事情很赶,以至于需要计谋性思量哪段时间休假。

由于每次评估的周期只有一年、半年,时间很短。这会导致每小我私人的事情都很短视。除非公司层面会激励你做一个耐久项目,在还没有阶段性功效的时刻就能够认可你。固然是有一些博弈在内里的,这不是一件很简朴的事情。

若是要做耐久项目,你要先写一个提议(proposal),说清晰短期想做什么,耐久定几个里程碑(milestone)。然则耐久设计很难应对之后的转变。我进公司一年多,已经有两次大规模的组织调整了。组织更改,之前花了许多心思做的、很清晰的设计可能要改。裁员、组织调整太多,会让公司的状态更短视一些。

04

进入 Meta 一年来,我对公司的感观没有太大的转变,每小我私人能力都很强,身边的同事异常起劲,让我感受在这个地方事情是一件很爽的事。

许多人进来,可能会发现旁边的人要么是名校博士,要么发过很牛的 paper,以为自己很渣,这会导致心理有问题。因此会专程给每个新入职员工一份培训,叫做战胜 imposter syndrome(冒名顶替综合症)。我可以想象之前的人或许能力更强,优异的人可能走了一部门,但现在我身边的员工能力依然很强。

据我的履向来看,一小我私人的能力和他本科学校相关度异常高。若是他的本科学校是个名校,好比耶鲁哈佛之类,综合能力没有短板;但他若是自己很强,本科学校并不是很好,可以当他有一技之长,综合能力应该有其他短板。这是我长时间的考察的效果。

周围的人在职业上很闪光,会给你压力,但并不是让你有不恬静的压力,人人不是那种很很 aggresive(攻击性)的气概。我在伦敦会事情 8-10 个小时。美国西海岸的下昼是我的晚上,许多时刻我需要晚上事情,着实是很累的。我们没有加班的观点,想休息了就休息一下,能多做就多做一会。

Meta 的稀奇之处是员工异常善于向上治理,做 manager 似乎比 IC 轻松。enigneer 要给自己找偏向,需要验证自己的偏向是大偏向。向导*的事情,就是保持下面 enigneer 的事情动力。

我的 manager 在这里事情多年,我会告诉他我想做什么。他会告诉你一些小我私人看法,告诉你他以为这个偏向怎么样,指点一下。若是他以为合理,他就会说你去做。他以为不合理,会再给你一个偏向,让你去想一想。但若是你轮到别人给你偏向,这可能不是个好偏向。Meta 的哲学是,你自己找的偏向会有动力去做,等别人给你偏向你就会随便做做,那对你自己欠好。

若是人人都抢的热门偏向,纷歧定好,这也是一种博弈。若是人人都在一个一亩三分地找偏向,由于每小我私人的速率都差不多,最后每小我私人可以收割的功效只有一点点。

这着实磨练你跟同事之间关系。在磨合当中你会发现,谁对照突出,你就知道谁会预见一些器械,谁会找到好的偏向。

你要保证 manager 知道你在干什么。同时你要足够伶俐,情商足够高,让你的 peer review 都以为你干的不错,是个好人。你的 manager 是你的状师,在差异团队间对齐(calibration)的时刻,他会帮你语言,以是你要尽可能为你的状师提供证据,他会用他的方式为你辩护,让你到达一个很高的位置。

05

宏观层面,我以为公司没有什么护城河,人人处于苦苦把公司撑着的状态。着实公司一直想找一个很大的护城河,现在 Apple 或者谷歌做什么改动,对公司的影响就会很大,整个系统是有依赖性的,

把依赖性去掉,*做法就是从底层自创一套故事,于是以为元宇宙是一个可以做的事情。元宇宙若是能够做起来,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护城河。

但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是马上就可以看到曙光,能赚钱。从手艺上来看,Meta 这方面照样蛮强的。然则这个领域的要害转变什么时刻发生呢?还需要把故事钱币化。这并不容易,但若是能一直保持行业*,我以为是一条路。

我买了 Quest 2,没有买 Quest pro。公司没有要求我们买头显,然则人人都市买,由于公司有福利可以报销一部门。我没有用过 Horizon workroom,也没有被要求用过。

我以为 WhatsApp 也是一个下个增进点,这是是单 engineer 服务客户数目许多的一个 APP,很厉害。美国等重点区域的数据显示也很好。

在 Meta,engnieer 的话语权异常大,可以否决一切事情,尤其在 Facebook 相关的部门。只要 engineer 有足够大的权限,manager 基本上顺着 engineer。

这里不会上没有数据驱动(Data Driven)的项目。海内有许多一拍脑壳就让你做的项目,你问一下产物设计、或者产物司理,他们不知道这样做好欠好,只想做一下。我们不会做这种没有 Data Drive 的项目。你告诉我,刷新能增添若干点击量,增添若干转换率,我会去做。Idea 不分贵贱,然则它的影响规模(impact sizing)可以从数字上算出来。

这应该是在科技公司内里,engineer 最友好的一个公司。我以为在海内应该体会不到。我在海内创业公司干过,engineer 更像一个工具。说加班就加班,说干什么就干什么,你问产物司理为什么,他着实说不清晰,这种情形许多。

在 Meta,权要主义着实没有这么强,你可以影响别人,什么事情都可以摊在桌子上谈。在其他公司权要主义更强的情形下,小我私人除了跟 manager 搞好关系,做不了太多。

若是 L5 不想升职,保 L5 的职位也是可以的。或者是你需要 support,你给我点偏向,或者说我觉这对我的 package 影响很大,你一定要对我说,然后他会告诉你的,在其他公司可能放在桌上谈了也没用。

One more thing

我在许多公司事情过,履历过公司倒闭一次,公司裁员三次。对我来说去职或者换事情是很常见的事情。

若是你年轻的时刻,在 Facebook 先定好偏向,确定要赚若干钱之退却休,你就也许 35 岁、45 岁就可以就可以退休了。生涯简朴一点就不用再事情了,在互联网前 10 年黄金时刻是可以这么做的。

现在整体行情不太好。大公司有过分招聘,他们想借此时机多开掉一点人,不要那么臃肿,伊隆·马斯克也告诉他们了,全开光也没事。

现在的处境,我以为着实对我照样个蛮好的事情。之前你在做公司的 Project,霎时之间你要做关于人生的 Project,照样有人为可以拿的。我可能会去面试几家,同时看着公司里讨价还价 package 有多大,然后再思量到底该怎么办。

按我性格来说,有许多器械需要思量。好比要不要去美国,若是我不去的话,是不是去其它国家?我要知道什么决议对我和我的家人是最合理的,最有益的。有些器械是有概率的,有许多利益权衡可以做。

行业怎么样也不是我决议的,大不了我不干这行了,去银行也能找到一份事情,以是我也不是稀奇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