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 > 期货市场
小米不能拖了雷军后腿-商品期货
4月9日,一年一度的米粉节开幕,除了产物更新外,“雷军对比法”也迎来史诗级迭代。
雷军提到,已往三年高端化是小米最主要的战略,且高端之路并欠好走。随后话锋一转,指出小米已经劈头站稳高端市场。雷军的理由是,小米最近三波新产物(米11、米12、米13系列)的用户好评率都在98%以上,“说明小米已经充实证实了有能力做出人人知足的高端旗舰的产物”。
“高端化”简直存在“文无*”的情形,在不思量渠道与销量的情形下,单靠好评率就能够“充实”论证小米高端产物能力似乎有些牵强。
已往一年时间,行业下行与用户换机周期拉长,小米面临着极大挑战。作为焦点营业的手机板块的出货量与ASP遭遇双杀,整体营收情形不佳。高企的库存压力与减值情形,还进一步吞噬着本就不多的利润。
更严重的问题着实是在渠道侧,我们从多家经销商处领会到,小米铺货模式并没有为高端产物提供助力。
多种因素配相助用下,外部“好评率”犹如救命稻草一样,给了雷军一剂抚慰,只惋惜种种互悖,照样无法掩饰小米眼下的艰难。
未攻上高地,反倒大本营失火
只管单一维度无法权衡高端化水准,但综合多个维度至少可以看出趋势。
数据不会说谎,在一众数据中ASP能够最直雷军观地反映高端化情形。2020年2月,作为小米高端化的*款手机米10问世以来,3年12个季度近1200天的时间里,期内四代高端系列并没有带来质变,小米ASP始终位于1000-1200元间倘佯,且最近3个季度同比出现负增进。
ASP下滑,叠加每季度出货量三连降,去年整年小米市场份额整体呈缩短趋势,人降我降不是问题,要命的是,作为承载高端化重任的折叠屏产物,小米同样没有拿到若干市场份额。
IDC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小米海内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5%下降到13.7%,而作为高端化的主要产物,其折叠屏市场份额为6.4%。甚至还落伍于单靠一款折叠机型X Fold拿到7.7%市场份额的vivo。
数据之外,高端产物溢价也是考察品牌高端化的一个窗口。多个渠道商反馈,除华为外,荣耀、vivo、OPPO三家折叠屏皆处于货到即销的情形,且在第三方市场,现货存在较为显著的溢价情形,唯独没有小米。
最后是用户心智,这也是一个可以间接量化的指标——MIUI用户人均手机消费情形与复购率反映小米高端化并没提振MIUI用户的手机消费。
从已往8个季度可以看到,小米复购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然则MIUI人均手机消费延续走低,停止去年第四序度,MIUI人均消费仅为63元,大致相当于爱奇艺延续包三个月会员的价钱。
美团王兴在许多年前说过,用户是否认统一款产物或者服务,从购置情形就能看出来,由于购置=投票。
至于能否以“用户好评率”来论证小米高端化乐成与否,取决于数据规模——用户越多,渠道越厚实,效果才越准确。在没有说评价泉源与数据规模的情形下,我们只能引入其他参考指标。高端市场显示并不出彩,原本属于小米自留地的性价比市场却一再被其他厂商攻略。
“本轮国产高端化历程中,小米走得对照崎岖。”
某ODM人士告诉光子星球,已往小米品牌承载着性价比,开启高端化后,Redmi承接性价比的大旗。小米转向高端化恰逢高通芯片性能不佳,影响了其转型历程,同时中低端市场不再有优势,“高地没攻上去,敌人反倒偷了水晶”。
今年,华勤手艺与龙旗科技两家海内ODM龙头企业上市,进一步揭开手机行业上游情形。其中龙旗科技自从与小米打造爆款Redmi 9A之后,后者便成为其*大客户。自此最先,从龙旗科技的招股书可以发现,小米自从2020年最先成为其*大客户后,这家ODM企业的毛利率延续下滑,停止2022年上半年,其毛利率水平远低于行业均值。龙旗科技毛利因种种缘故原由进入下行通道。
ODM模式使得存货压力主要在品牌方一侧。
“品牌商给到一个总单后,会按一定批量分批给单,批单的数目会给到ODM厂商做测试,需要准备哪些物料,例如准备对应的显示屏需要若干周期,射频需要若干周期,同时也会规避价钱与汇率颠簸以及供应链平安,因此库存问题不会反映在ODM厂商,而是反映在品牌方一侧。”
铺货模式与高端化互悖
一张估值20亿的「笑脸」,正在拆掉OpenAI的围墙
无论小米是否认可,线下渠道依然是手机品牌高端化最为主要的战场,究竟线下场景能为用户提供更多触点,从而修建信托关系。
提到线下市场就不得不提到两种渠道模式,划分为买断模式,和小米的铺货模式。事实上两种模式原本各有优劣,所谓买断模式,指的是渠道商或经销商分货买断,自负盈亏。
买断模式下,销售渠道风险自担,一旦产物积压,会导致渠道价钱跳水,继而引发价钱崩盘。这些年,无论荣耀照样OV,通过确立联动关系强化渠道控价能力,例如上新前,厂商会配合渠道侧推进老旧机型促销,或者已往华为和荣耀运用可视化方式,纾解商家库存问题。
铺货模式是小米“性价比”阶段大杀四方的利器,一方面,商家无需郁闷产物是否好卖,只要卖不掉,最终都市被厂商接纳。另一方面,低毛利产物,使得小米可以借助返点等激励方式控制各渠道。铺货模式,将渠道驯化为“脱销导向”,这与高端化的“品牌导向”南辕北辙。
此外,低毛利迫使商家别处求生,要么铺店走规模化;要么靠其他品牌续命。
一位中原某省代告诉光子星球,“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到能赚到大钱的小米商,而且小米这种模式很新鲜,若是不铺店,不能能盈利,可以说开店越少,幸亏越多;开店不多不少,时赚时赔;开店越多,才越能挣钱。”
线下渠道失控的另一个缘故原由是小米虽然号称万店,但并没有完全确立起一套成熟的KA治理系统(重点客户)。而荣耀通过承接华为的KA用户,2年时间就逆风翻盘。
铺货模式并非一无是处,西南一家手机经销商示意,自己所谋划的十多家各品牌的体验店、综合门店中,仅有小米在去年盈利。“所有未拆封的商品,小米会统一接纳,不会有库存压力,虽然不赚钱,然则依赖销售返点和智能装备,照样委曲能撑起毛利润。”
据上述人士大略估量,小米在他去年整年销售中,只占到10%左右,荣耀、OPPO、vivo皆在其之上。从产物结构上看,小米手机产物占到营收55%左右,完全不赚钱,提供利润的是IoT产物。“经销商不愿意做小米的主要缘故原由就两个,毛利低与事儿多。”
所谓“事儿多”,指的是品控问题,虽然近些年小米品控相对几年前有了很大提升,但对种种零部件的调校和集成能力依然落伍于其他厂商。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线上流量溢出效应,为线下渠道带去了些许辅助。上述西南经销商提到,现在自己米家的店都在承接线上流量,诸如空调、冰箱、洗衣机,都是从就近的店配货。
不外问题在于,小米正在履历一段高库存周期之中。
按图索骥,从小米近三年财报数据可以发现,其存货在2020年第四序度最先延续攀升,到2021年第三季度到达峰值,区间涨幅到达了66%。
据知情人士透露,2021年为了抢夺华为腾出的高端市场,加购了不少焦点元器件。可随着华为剥离荣耀,后者供应链恢复,加之自身产物力并无其他厂商那样大踏步刷新,因此库存压力伟大。
MIUI12的优化和骁龙888的“发烧门”露出出小米在调教方面的短板,阻滞了小米高端历程。且2021 年外洋市场显示不佳,失去去库存市场。综合已往12个季报,可以发现小米存货减值拨备从亿级攀升至20亿级。停止2022年年终,小米整年存货减值拨备到达77.9亿元,同比增进175.3%。
库存压力为小米高端化增添了不确定性,另一头线下渠道始终打不开事态,小米既有的“互联网”模式至少从现在来看,并没有为高端化提供任何辅助。
留给雷军可对比的项目不多了
2021年年终,有好事者翻出小米条记本Air公布会上一幅关于对标MacBook Air的PPT图片,并制造出“雷军对比法”的梗。“比一分钱硬币还要薄”的文案与立起来的硬币图片,引发了不小讨论。
一时间,不少人炮制出种种类似比附,以己之长,量他人之短。外界普遍用这种方式,讥讽厂商踩他人,而抬高自己身价的行为。
不能否认,雷军是懂“田忌赛马”的。田忌能赢,也是确立在有限的静态博弈中,现在手机行业已经进入到精耕细作阶段,小米的“走量”逻辑似乎已经不能应对新的挑战。
十多年前,智能机照样一条崭新的赛道,彼时,依赖机海和大量入门级智能产物,小米迅速确立起重大的业态,贯串产业资源、上游供应商、产物矩阵以及下游销售渠道。
2023年,消费缓慢苏醒,用户换机市场显著拉长,海内手机厂商都被挤到了高端赛道之中时,“走量”模式不仅无法顺应越来越挑剔的用户,而且无法驱使销售渠道为了高端产物“呐喊助威”。
“小米这些年的旗舰产物缺乏亮点”,一位岭南经销商示意,当一款产物没有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功效,或者设计,销售职员是无法将厂商对于高端的思索,传导至消费者的。“这不是网上买流量、造热搜、对比参数能解决的问题。”
当雷军最先拿好评率证实手机高端化功效时,我们需要意识到一个问题:若是好评率再调一下,那么留给雷军可对比的项目不多了。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