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 > 期货市场

芯片大厂,涌向小城_外盘期货,期货开户

这一次是德累斯顿。

在继美国和日本投资建厂之后,台积电把下一个建厂目的放在了德国的德累斯顿。

虽然台积电尚未宣布到欧洲设厂的详细设计,但台积电此前曾示意,正在欧洲与客户和互助同伴联系,以凭证客户需求和政府的支持水准,评估确立专注于车用手艺的特殊制程晶圆厂的可能性。

克日,据台媒工商时报报道,从装备及生产链厂商新闻得知,台积电已选定在德国德累斯顿设厂,预计2025年投产,以应对欧洲当地对成熟特殊制程的强劲需求。

德国之声也引述资讯报道,台积电已在去年征询德国客户对设厂的意见,回响异常起劲。若是德累斯顿新厂设计付诸实行,这将是台积电在欧洲投资制作的*个生产基地。

台积电外洋 12英寸厂投资设计

(图源:工商时报)

台积电预期5年后,外洋产能将占28nm及更先进制程的20%以上。

除了台积电外,德国半导体大厂英飞凌也正准备最先建设半导体新工厂,同样选址在德累斯顿。

据悉,英飞凌设计向该工厂总计投资约50亿欧元,这是公司历史上*的单笔投资。

英飞凌执行长Jochen Hanebeck示意,英飞凌行使全球大规模减碳与数位化的时机,正在透过扩大产能来加速生长措施。尤其看到对半导体的结构性需求不停发展,例如用于可再生能源、数据中央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因此,透过在德国德累斯顿制作12英寸功率晶圆厂,英飞凌正在确立需要的先决条件,以乐成知足对半导体解决方案不停发展的市场需求。

新晶圆厂预计2023年最先建设,于2026年下半年最先投产,当该工厂满负荷生产时,英飞凌每年将获得与投资金额相当的分外收入,未来该工厂将会是欧洲工业和汽车应用半导体解决方案的要害价值链。

此外,另有包罗格芯、博世等在内的行业厂商正在加大对德累斯顿工厂的投资设计。

可见,德累斯顿正在成为一个半导体产业集聚地。

01、为什么涌向德累斯顿?

那么,在当前全球芯片产能趋于内陆化的情形下,德国德累斯顿是若何获得众多主要芯片制造商的青睐?在“欧洲数字主权”的战略靠山下,包罗德累斯顿在内的欧洲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的远景又将若何?

完整的产业链生态

一方面,作为欧洲的微电子产业中央,芯片产业重镇,德累斯顿群集着欧洲*的半导体产业供应链,享有“萨克森硅谷”的称谓。

听说欧洲每生产三颗芯片就有一颗出自德累斯顿。

据公然资料,德勒斯登是欧洲*的半导体中央,包罗英飞凌、博世、格芯、X-Fab、SAW等企业均有设立晶圆厂,而且应用质料、ASML、Siltronic同样在当地有完整支持,仅半导体相关就业人数就到达了5万人以上。

2018年6月,天下上*进的半导体工厂之一——博世投资10亿美元的德累斯顿晶圆厂奠基。自2021年起,德累斯顿晶圆厂基于300mm晶圆手艺来生产半导体芯片;

2021年3月,英飞凌团体宣布将扩建其在德累斯顿的生产工业,并答应在未来数年内投资24亿欧元;

格芯最主要的晶圆工厂和研发基地也位于德累斯顿,2021年3月宣布投资约14亿美元以提升其在美国、新加坡和德国的三家晶圆代工厂产能。

德累斯顿群集了车载芯片、MEMS、晶圆代工等领域的*企业,现在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半导体生产链及供应生态系统,且其中许多当期企业都是台积电的客户或潜在客户。

除了微电子,萨克森硅谷照样节能系统、纳米电子、纳米手艺、下一代通讯、有机和柔性电子以及智能系统领域的公司和研究机构的枢纽,足以证实萨克森州拥有优越的工业基础和基础科研水平。

自2009年来,德累斯顿芯片手艺类群一直在连续增进。现在该区域已成为欧洲芯片生产最主要的区域之一。

这些可能是促成台积电决议在此建厂的因素之一。

而对于汽车芯片巨头英飞凌来讲,随着汽车朝着“新四化”偏向生长,所需的芯片数目也必将呈指数型增进。面临未来德国市场重大的芯片需求,建设晶圆厂似乎也是势在必行。

此外,德累斯顿也是德国主要的科研中央,拥有德国大都会中比例最高的研究职员,是“德国硅谷”的焦点。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是两德统一后六个新联邦州中*入选*理工大学同盟TU9和德国精英大学11所之一的高校。人才供应能力或许也是被大厂看重的要素之一。

欧洲芯片法案,加大津贴力度

另一方面,除了思量当地已有完整半导体生态系统外,欧盟提供的津贴资金也是吸引半导体大厂主要缘故原由。

上一轮“缺芯”危急让包罗德累斯顿在内的欧盟刻意改变欧洲对于亚洲制造的半导体芯片的依赖,以及芯片生产耐久投资不足的事态。

德国萨克森硅谷在此战略部署下获得了来自欧盟和德国联邦政府的鼎力支持并被寄予厚望助力“欧洲数字主权”子领域半导体制造的工业远景。

其中,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欧洲产业生态是“欧洲数字主权”的主要内容。欧盟将微电子列为了强化“手艺主权”的焦点之一。欧盟《2030数字指南针》为未来10年欧洲的半导体产业生长提出两项目的:“停止到2030年,欧洲先进和可连续半导体的生产总值将至少占全球生产总值的20%;攻克2nm工艺,能效至少翻10倍。”

为确保欧洲的芯片供应,欧盟还推出《欧洲芯片法案》,批准了一项450亿欧元行动设计,将为扩泰半导体生产规模提供资金,以削弱欧洲对亚洲和美国芯片制造商的依赖。

2023年1月24日,该法案正式通过。凭证最新的《欧洲芯片法案》草案及修正案内容显示,其芯片战略主要围绕五大目的:

强化欧盟在研究和手艺层面的向导职位;

确立并强化欧盟在先进、节能和平安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方面的创新能力,并将其转化为商业产物;

确立一个适当的框架,到2030年大幅提高芯片生产能力 (在全球半导体产能中的份额提高到20%) ,削减对外依赖;

解决严重的手艺欠缺问题,吸引创新人才并支持熟练劳动力的培育;

加深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领会。

在“欧洲数字主权”的战略靠山下,德累斯顿获得了来自欧盟和德国联邦政府从产业政策到公共资金的切实支持。

之前就有报道示意,欧洲为了生长自己的半导体制造产业链,在起劲地与台积电举行商谈,希望台积电能在欧洲设立新厂。剖析人士称,台积电的德累斯顿建厂设计还要看欧盟对芯片产业倾斜政策的落真相形。芯片法案的有关规则或将最早于今年6月最先生效。

上文提到,市场是英特尔选择德国的缘故原由之一。此外,丰盛的津贴政策同样必不能少。对于英飞凌在德累斯顿的此次投资,有剖析以为,英飞凌治理委员会和监视机构都为德累斯顿工厂开了绿灯,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天气行动部也已批准提前启动项目。

凭证欧盟委员会的国家援助决媾和国家拨款程序,英飞凌的这一项目将凭证《欧洲芯片法案》的目的获得资金援助。据悉,英飞凌正在追求获得约10亿欧元的公共资金。

此外,萨克森州政府也津贴了大量资金,确立了精简的权要机构来支持萨克森硅谷生长微电子产业。

实在不仅是德累斯顿,德国半导体的整体实力都不容小觑。

不仅有英飞凌、博世、格芯、X-fab,以及可能即将建厂的台积电。在半导体质料(Siltronic、SiCrystal、巴斯夫、林德气体、蔡司)、装备(ASML、Aixtron、通快)、EDA等领域也都有着不少着名企业。

此外,英特尔也设计投入880亿美元在德国建厂;Wolfspeed也正设计斥资30亿美元在德国萨尔州确立*的SiC工厂。据悉,Wolfspeed预计将获得投资金额的20%的津贴。

可见,《欧洲芯片法案》不仅吸引了欧盟成员国,也吸引了一些其他大型半导体厂商前往德国建厂。

德国正在追求成为*的半导体制造中央。随着其天下级的汽车工业正在履历数字化和电气化,汽车芯片的蓬勃需求使其也成为了欧洲追求重新获得半导体全球向导职位的先锋。

在欧洲的半导体疆土中,德国将饰演很主要的角色。

02、欧洲半导体的行业远景

德国作为欧洲半导体疆土中的主要部门,在享受欧洲半导体产业“振兴”福利的同时,也面临同样的挑战。

回首产业历程,欧洲半导体曾在天下疆土中拥有主要职位,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博世、ASML等都是全球着名的欧洲半导体大厂,将汽车和工业两个细分市场视为半导体生长的重点偏向,在功率器件、MCU、传感器、半导体装备和汽车芯片等传统领域显示强势。

但随着以智能手机/PC为代表的数字芯片市场的兴起,整个欧洲电子产业最先衰落,欧洲在半导体领域的话语权已经大大降低。同时由于没有重点结构存储器、晶圆代工等营业领域,以是当移动芯片和存储器市场打得热火的时刻,欧洲半导体产业错过了半导体行业生长的多个风口。

在产能结构方面,由于主要客户都在欧洲之外,英飞凌、ST、恩智浦近几年来把九成以上的晶圆厂都设在了欧洲以外,同时将非焦点产物委托给代工厂加工,这些都是导致欧洲半导体产能下降的缘故原由所在。据统计,2015年另有2/3的芯片在欧洲内陆生产,到2020年仅剩55%。

整个欧洲纯晶圆厂销售额在全球的占比更是从十年前的10%降到了2020年的6%,无晶圆厂的份额更是从4%降至2%,且这一下降趋势可能还将会连续。

2020年发作的芯片缺货潮,更是直接引爆了晶圆代工厂产能供需问题,将欧洲对芯片制造商的依赖露出无遗,也深深刺痛了欧洲半导体产业的神经。再加上不稳固的地缘政治因素,欧洲各国也意识到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迫切性。

面临芯片产能、晶圆制造等产业链上的缺失,欧洲最先行动起来,相继制订了一系列生长设计和措施,同时还重申了欧洲半导体市场份额到2030年要翻一番,到达全球芯片产量的20%的目的。

因此,要实现这一设计,除了扶持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博世等本土企业加速生长外,集中向以英特尔、三星为代表的IDM企业和以台积电为代表的晶圆代工企业倾斜,引入外部优势厂商在欧洲投资建厂,或许是一条可快速奏效的路子。

以德累斯顿为代表的欧洲各国和区域正在试图改变其在全球芯片行业中的职位。

03、写在最后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最合适的定位,这实在也是经由多年博弈所形成的事态,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各国想要在半导体供应链中成为更主要的角色,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有剖析机构示意,只管为萨克森硅谷注入巨额津贴,且吸引几家巨头建厂也很难在短期改变欧洲在全球芯片行业的职位。

欧盟议会研究局对《欧洲芯片法案》提出守旧的展望也描绘了类似的图景。研究职员示意,只管通过了芯片法案,但欧洲到2030年在全球芯片市场的生产份额并不会翻番,而思量到其他国家和区域在芯片方面的投资增添,欧洲的市场份额将与现在的水平相当。

欧洲智库Bruegel的研究指出欧洲在投资规模方面较为落伍,已往十年,欧洲险些没怎么投资芯片制造,晶圆产能仅增进18%。相比之下,韩国的产能增进126%,中国台湾的产能增进67%,中国大陆的产能更是增进跨越2倍。

可见,恢复欧洲在全球芯片市场的昔日绚烂将是一项艰难的义务。

因此,笔者以为欧洲现在最主要的或许是要重新思索自身的优势,若何行使手中的资源,打一手好牌。

除了一门心思搞先进晶圆制造之外,可以连系内陆半导体头部企业的基础优势,以及比利时imec、德国Fraunhofer以及法国CEA-Leti等*研究机构的吸引力,思量把资金和精神花在确立欧洲*的芯片设计能力及上游产业链上,不执着于制造环节的换道超车,先使欧洲具备*的芯片设计能力和需求。

假以时日,欧洲的芯片设计能力或许会发生吸引制造能力的杠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