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 > 期货市场

遭遇「砍一刀」入侵,澳洲被Temu盯上了_外盘期货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经成为Temu瞄准镜中的新猎物。

据拼多多相关人士透露,拼多多跨境电商Temu设计于3月13日正式上线澳大利亚、新西兰站点。这是继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区域之后,拼多多出海营业第二波扩张。

Temu自去年9月份上线美国,在去年11月就登上App Store和Google Play当月免费下载榜首(数据来自Analytics),跨越亚马逊、沃尔玛等美国公司;在今年也有内测加拿大站点、斥资1亿登超级碗广告几个大动作。靠近Temu人士见告虎嗅,美国模式跑通后,澳洲是他们的新“探索与实验”。

Temu为何选择澳洲?

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下简称澳洲)市场基本面来看,延续增进的电商市场数据、以及澳洲消费者不爱高奢、讲求“货有所值”的生涯习惯都是Temu将澳、新作为新站点的理由。

Temu人士见告虎嗅:“选择澳、新作为新站点的主要考量在于其消费者层级与北美市场的高度相似——有大批的消费群体青睐性价比高的产物,在北美跑通的模式或许也能顺应澳洲市场”。

而更值得注重的是,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内陆华人对海内商品的需求是Temu“入澳”的一大诱因。

据虎嗅领会,最近几年,海淘海内商品,走集运买货成为澳、新当地青睐的购物渠道之一:消费者先在海内电商平台上完成产物购置,再自掏腰包从上海/广州这样的集运中央通过海运/空运把商品送达自己手中。

“这样做的缘故原由主要是图廉价”,澳洲住民晓晓告诉虎嗅:“好比一个电饭锅,澳洲300澳币,海内300人民币就可以解决,就算加上邮费,价钱照样廉价”。(澳元兑人民币1比4.6左右)

“但集运货物的时效和运费都不够友好,海运要1个月左右,一样平常100刀包邮,空运虽然能把时效降低至3天,但运费会更贵”,受制于物流,消费者每次都要一次性买大量的物品,许多物品都闲置了。

这种购物模式从侧面说明澳洲消费者对海内商品的需求与痛点:一是价钱能廉价好几倍,二是许多商品只有海内才有,只是苦于运费与渠道较为未便,从这个角度来看,海内跨境电商的泛起正好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便捷的商品供货渠道。

同时,从澳洲住民的消费习惯来看,只管提到电商人们首先想到的照样亚马逊、eBay、Ssense,但人们并没有形成牢固的、黏在某一平台的消费习惯,大多数人还会选择在Google搜索,哪个廉价买哪个,这些商品来自各个叫不上名的小电商,但“通常没有赝品”。

Statista数据显示,澳大利亚人的智能手机使用水平很高,但相比移动装备(42%),消费者更青睐在传统的电脑网页端举行网络购物(58%)

这意味着主打低价的Temu若是质量、品类能够知足澳、新消费者的要求,其物流、渠道的便捷与耐久积累的供应链优势将成为有力的竞争条件,甚至可能打开澳洲本土对海内制造商品的新增进点。

固然,澳、新市场对Temu来说也不全是利好新闻。

受制于本土物流的低效高价,只管澳洲和新西兰的电商用户基数很高,但本土电商使用频率与其他国家相对照低,因此线下购物依然是其消费的主要环节。这是Temu入场的时机,也是多数澳洲电商配合的增进瓶颈。

据领会,在澳洲网购需要支付的邮费在10纽币左右(买家需要填写资料后,以住址估算详细运费),是否包邮是多数澳洲消费者主要的购置决议依据。物流上,新西兰住民告诉虎嗅“在Google上搜到的电商一样平常是一周左右到货,有实体店的也许3天”,而位于洛杉矶的Susie去年10月在Temu美国站消费的到货情形是11天。

凭证美国站的物流模式来看,货物通常由“拼多多承运到当地 内陆物流完成尾程的方式”完成配送,而澳、新站点也许率会照搬北美跑通的模式,这意味着本土物流原本的问题也将在成本盘算内。

亚马逊澳洲现在推出的free delivery要求订单金额到达49美元——在美国本土,只需要25美元即可免运费。

虎嗅此前报道,“Temu美国站的部门卖家利润已经被压至5%以下”,这对于物流成本较高的澳洲市场来说,想要通过“低价”模式揽客意味着可能进一步压缩卖家的盈利空间。

但低价可能并非战无不胜的邪术。Susie告诉虎嗅:“去年10月在Google、YouTube等页面强势的广告推流下,在Temu花了80美金买了10件衣服鞋子,虽然价钱与质量也算对标,然则照样倾向在其他平台下单质量更好的产物,究竟价钱也就高一点点”。

对Temu来说,与亚马逊、eBay共存只是入驻澳洲市场的A面,“在低价走量”的模式下若想实现高速增进,物流、引流成本、用户习惯也将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