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 > 期货市场

好的开源公司,都是这么赚钱的

不少投资人都曾是一枚程序员或者工程师,体验过开源代码的伟大辅助。当我们站在投资人的视角来看开源项目时,最体贴的照样项目能否商业化乐成。从GGV在美国的投资和研究历程中,我们总结了天下最顶级的5家开源商业公司的路径。

开源商业化从来都不是“一夜成名”的发作,从项目开源到最先商业化销售,经由了3~6年的时间;然而乐成的开源公司一旦最先商业化,那么他们的生长是势不能挡的:从最先销售到成为独角兽,只需要3~5年的时间。

elastic、databricks、confluent、mongoDB、HashiCorp这些乐成的开源公司,是若何实现商业化乐成的呢?

“互联网头脑”下的开源商业化四部曲

和中国常见的互联网头脑很相似,开源的商业化有一个拉新、留存、促活和转化的历程。区别是互联网是To C的,所有的运营都是针对C端消费者;开源则是To D的,所有的运营都是针对开发者Developers。

1. 拉新:当一个开源项目刚刚最先的时刻,需要重点吸引新开发者用户,快速确立项目的着名度。一方面需要有高质量的开源产物和内容,另一方面也需要有社区运营能力,打造标杆的用户案例,从而可以更好的宣传产物。在这个阶段,一些可以关注的量化指标是Github上常见的star、issue、fork、pull requests等,以及项目的搜索量、程序员间的着名度等。

2. 留存:犹如互联网产物需要将新获的客户留存下来一样,开源项目和公司也需要延续运营社区,将拉新阶段吸引进来的开发者留存下来,成为开源项目社区努力的介入者,一方面孝顺代码、辅助完善项目,另一方面辅助项目宣传,实现口碑裂变,最终实现project-community fit。一个壮大而有活力的社区,是开源商业公司最焦点的竞争力。在这个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包罗公司外部的contributor数目、项目在程序员间的口碑等等。

3. 促活:当开源软件的社区已经运营起来之后,下一步就需要把社区内的开发者所在的公司,转化为活跃的用户,闪开源软件在生产环境里真正跑起来,并通过用户在生产环境里的使用反馈,再回来进一步打磨产物。这也是开源软件异常有意思的一点:传统的闭源SaaS产物,创业公司自己明晰和提炼客户的需求,通过PoC、灯塔客户等方式打磨产物,实现product-market fit,这一历程往往花费很长的时间,好比最近刚刚申报上市的UiPath,从公司确立到100万美元的ARR花了11年时间。而对于开源项目来说,往往在商业化之前就能通过社区和用户实现product-market fit。在这个阶段,应该重点关注下载量(开源公司需要延续关注这个指标,而且将其放在CEO关注的重点指标上),用户数等指标。

4. 转化:开源商业化链条的最后一条,就是把用户转化为付费客户。我们考察国际上领先的开源商业化公司,由于产物已经在前一个阶段到达了product-market fit,一旦最先商业化,会势不能挡。在这个阶段,CEO应该重点思索4点:

A)我的产物形态是什么?是服务、on-prem、cloud-managed,照样cloud-hosted service?

B)我的商业化版本,和开源版本,功效上应该有哪些区别?什么应该开源,什么应该闭源?我若何才气保证对社区的强掌控力,确保产物偏向根据我的设想生长?

C)我现有的产物厚度是否足够,应该深耕,照样推出新的产物,通过产物矩阵获得商业乐成?

D)若何打造销售团队,连系开源带来的优质In-bound线索,和Out-bound自动销售?

当公司最先商业化,CEO还需要延续追踪商业化的数字指标,来评估自己的商业价值。详细可以参考我们此前公布的文章:企业服务创业者必读:影响公司估值和生长的焦点指标 | GGV投资条记第十一期

尚有一点需要思量的,是:这项手艺偏向是否相符耐久的生长趋势?是否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替换品?对于商业化,可能有些项目一最先并不是稀奇好的商业化标的,然则当项目有了一些新的生长,可能就会酿成很好的商业化标的。有的时刻,公司的第一款开源制品可能并不能乐成商业化,这就需要磨练公司的能力,能否迅速调整偏向、明晰市场需求,再推出真正相符市场需求的产物。好比GGV投资的Hashicorp,就相符这样的生长蹊径,详细内容可参考我们此前公布的文章:

值得关注的偏向

在中国开源商业化增进潜力伟大,但市场中详细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呢?

首先,可以考察身边类似职能、差异公司的程序员同伙,若是人人都在写类似的工具,重复造轮子,那么这类工具,很可能就是一个有潜力的开源项目。

第二,要关注的转变中的时机,好比从公有云到多云,是一个大的转变趋势,GGV投资的HashiCorp就是捉住了这个时机;第二个转变是5G,会带来更多物联网装备时机;第三个转变会发生在“车”上,车的智能化的生长比许多人预估的更快,会带来更多数据需求,也是转变趋势。

第三,需要明晰手艺生长的趋势,思索未来的产物形态。开源产物要兼顾“轻量”和“厚重”。

“轻量”,是指开源产物要足够简捷,一个自力的程序员自己就可以玩起来;“厚重”,是未来的商业化产物或解决方案能够提供的价值要重,要有足够的壁垒。

好比,一最先先容的5家开源软件公司(elastic、databricks、confluent、mongoDB、HashiCorp),都是后端基础架构层的手艺,这些手艺足够通用化,大量的公司都有类似的需求;同时,提供的价值伟大,是Data pipeline、大数据基础设施、DevOps开发环节中异常主要的组成部门。固然,这并不代表只有基础设施层才气乐成商业化。

中国市场的时机

中国市场的开源商业化有什么稀奇之处?为什么我们会来中国看开源?

GGV是一家国际化的基金,我们在全球投资企业服务和开源要早得多,已经见证了Zendesk、Slack、Square、HashiCorp、声网、金山办公等头部公司的乐成路径,企业服务和开源已经被充实证实具有伟大的商业化时机。

另一方面,中国的数字化转型走到了一个拐点。开源商业化有两点很主要,一是企业内部一定要有开发职员、且愿意付费,二是要有基于开源软件的对内或对外的产物。以前,中国缺乏一些真正愿意为好的开源产物付费的用户。随着这几年数字化转型,现在许多新的企业从降生起就是基于云和手艺的企业,也有许多传统企业最先拥抱手艺。但这些企业很难像BAT、字节等公司一样招聘大量程序员、构建壮大的内部工具团队,那么购置一些外部的服务,就成了可选的选项。

同时,中国有许多异常优异的程序员和手艺创业者,中国也有全天下领先的互联网场景,打磨出来的产物不仅可以服务中国,也可以服务全天下,好比声网Agora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信托,未来在中国还会泛起更多全球化的优异开源软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