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 > 期货市场

卖吊牌年挣13亿,南极人风险了

在受权费、受权品类均大幅缩减状况下,拿到受权的南极人经销商,也没法上京东、淘宝开店,南极人”卖吊牌“买卖还能火多久?

“万物皆可‘南极人’,大概只需吊牌是真的。”屡遭网友奚弄,但南极人创出了一门一本万利的买卖。

南极电商(002127.SZ,前身为南极人)此前宣布的2019年年报显现,公司营收为39.07亿元,净利润12.06亿元,个中,与品牌受权相干的营收为13.05亿。引人注意的是,其品牌综合效劳营业毛利率高达93.36%,这意味着南极人的利润险些都来自“贴牌”

延续增进的功绩,也动员股价飘红。据Wind数据显现,自4月1日至7月10日的67日内,南极电商股价涨幅达106.59%。现在南极电商股价一切回落,但照旧处于20元/股的高位,远高于2月的9.8元/股。

但卖吊牌也给南极人带来“后遗症”,不仅屡次被质监部门点名、登上产物不合格黑名单,还屡遭消费者投诉。南极人的功绩繁华,还能延续多久?

“南极人”品牌价值下滑?

说起“南极人”,许多人脑海里会不自觉地浮现出刘德华说的那句“我穿内衣是很抉剔的……”靠着签下大牌明星,猖獗打广告,南极人创始人张玉祥不仅抓住了“保暖内衣”这个新颖的观点,还将“南极人”真正打进了消费者的内心。

2000年,刚满两岁的南极人,胜利跻身四大保暖内衣品牌前线,成了众所周知的大牌。以后的几年,得益于纺织品出口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稳步提拔,南极人度过了“黄金十年”。

但盈余期到2008年戛但是止。

当时,保暖内衣合作品牌同质化越发严峻,全部纺织行业都面临着诸如产物单一、样式老化、供应链多余等问题。身处个中的南极人,产物价钱不停被压低。此时,张玉祥在看到偕行恒源祥入手下手转型做“品牌受权”以后,也坚决封闭线下自营工场生产线,照葫芦画瓢地做起了品牌受权,率领南极人走上一条与以往判然差别的途径。

2013年以后,由于天猫商号采纳约请制,请求渠道收窄,没有品牌资本的电商只能求助于品牌方的受权。也由于云云,南极人迎来兴旺发展期。相比起还保留了大批线下经销商的“先辈”恒源祥,南极人的做法越发激进。它一口气卖掉了一切工场,摒弃了实体零售渠道,将全副精力投入到品牌受权上

“南极人在品类拓展与延伸上比恒源祥越发开放,致使了南极人不仅有家纺类目的受权,在诸如家电等其他品类上也有受权。”新零售专家张健向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研究员示意,南极人还急切地下降受权门坎,“基本上是价钱适宜就能够。”

事实上,南极人吸收受权商家的处所不仅在于价钱,还在于它所掌控的流量进口。

就拿“保暖内衣”这个品类来讲,现在南极人店面在淘宝上的搜刮量仍占有前线,这跟南极人前期占领市场的战略有很大关联。

《南方周末》曾报导,2013年,合理保暖内衣掀起线上价钱战,一般状况下出厂价为50元的保暖内衣,南极人经销商以19.9元包邮的价钱出卖,敏捷抢占市场。一样的路数,也用了家纺市场。南极人在看守了流量进口以后,再逐步升价,借此得以敏捷扩大,确立了自身全品类之王的职位。

“登高易跌重”,疾走的南极人究竟还是招致了后患。

7月6日,商标为“南极人”的彩棉和服三件套、婴幼儿内衣被北京市市场监视治理局转达存在绳带不合格问题。这已不是南极人第一次登上质检黑榜。据《南方周末》统计,2018年,南极人就上了14次国度质监部门及处所消费者协会的不合格产物黑名单,触及蚕丝被、内衣、棉服、童装、电推剪、卷发器、按摩棒等产物。

频仍登上“黑榜”,源于品控环节的缺位。南极人用的是自身组货的形式,并不担任质量监控。“南极人对产物请求不严厉。自家生产的产物,再贴个南极人的吊牌,就是品牌货了。”担任给南极人品牌受权牵线搭桥的方健(假名)如许通知无冕财经研究员。

集约的治理背地,危急正步步迫近南极人。

无冕财经研究员在“黑猫投诉”平台搜刮发明,在对南极人的逾200件投诉中,大部分跟产物质量有关。自从开放品牌受权后,南极人口碑急剧下滑。

即使天猫对南极人有“一店换一店”的置换政策,但依据担任给南极人品牌受权的朱玉(假名)的说法,南极人已没法再供应京东和淘宝的品牌受权。他通知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研究员,这是由于平台方对商家的进驻请求越来越高,“就算是南极人官方给了受权也做不了”。

或许是意想到猖獗“卖品牌”带来的的风险,南极人内部入手下手做出调解。“现在还是能够在拼多多上做受权。”在南极人品牌方的授意下,方健向潜伏客户给出了发起。

除了转战平台,南极人还逐步收紧了自身的受权品类。据无冕财经研究员相识,南极人已取消了不少之前能够拿品牌受权的品类,比方家纺、童装、内衣等,现在能开放受权的品类只剩下成人打扮。

而在受权费用上,也涌现了变化。

此前,《南方周末》曾报导南极人的“包销”轨制,即一旦取得受权就要完成销量。比方2018年一家南极人男装专卖店贩卖目的达600万元,一旦取得受权就需要完成销量,并交纳响应数额的标费,不然就算违约。而且在2018年前后,想要拿到南极人受权的经销商,在正式签合同前,想要进驻天猫店的商家还得先交纳一笔10万元的保证金。

但现在,范例已差别。方健通知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研究员,“包销”轨制早已取消了,“关于女装品类,只需要每一年付出1.2万的受权费,5000元的保证金以及一次性购置2000套标就能够了。”

至于南极人的标费,更是下降了不少。据“批评悦读会”2018年2月的报导,南极人一套商标的标费为5元,受权经销商一次性拿满100万的商标能打8.5折。但现在,据无冕财经相识,南极人夏装标牌的价钱为1.5元/套,冬装的价钱为2元/套。若按2000套标来算,品牌受权方最多只需要付出4000元,别的也没有保底贩卖目的。

不停调低贩卖范例,南极人的焦炙肉眼可见。“虽然近几年南极人的阵容不比昔日,但它的品牌还是有价值的。”方健如许挽劝潜伏商家。

高增进“神话”能延续多久?

旗下没有一家工场,仅靠“卖吊牌”,就撑起逾500亿市值的南极人,很难不让人发生疑心。

▲南极电商借壳上市后股价一起上行,图片来自雪球。

“当他人在卖产物的时刻,我们卖品牌,当他人卖品牌的时刻,我们卖效劳。”张玉祥把南极人的高速增进归因于合时转型。

创立于1998年的南极人,最初只是一个保暖内衣品牌,自2008年砍掉自营环节做起品牌受权以后,张玉祥就逐步把“南极人”打造玉成品类品牌,从内衣延伸到童装、男装、女装、家纺等范畴。2015年,南极人改名为南极电商,依附自创的“电商生态综合效劳”观点,借壳新民股分上市。

以后,南极电商前后收买卡帝乐鳄鱼、帕兰朵等品牌。这些品牌跟南极人非常相似,都是有肯定着名度的老牌子。依附这个仿“南极人”的品牌矩阵,南极电商一起在线上市场攻城略地,挤占着白牌产物的市场。

初期,“低价 着名品牌”的战略在抢占市场上确切很见效。但回过甚看,“低价”打法带来的结果并不久长,反而让这些底本着名的品牌逐步沦为了低端品牌。

南极电商喊出的另一个标语是要做供应链平台。张玉祥曾如许描述,阿里做电商的基础设备,南极电商就做配套设备;阿里造血管,他们就造毛细血管。南极电商宣称,要把供应链、经销商、效劳商和品牌商集合到一个系统,协助品牌商和供应商对接。但是从经销商良莠不齐、产物一再出问题的状况来看,南极电商这张牌打得并不好。

但即使云云,南极电商的功绩还是能高歌猛进。

2015年,改名为“南极电商”的南极人借壳新民科技上岸中小板。依据借壳前后的公然数据,从1998年至2015年,品牌综合效劳费的收入和毛利额离别增加了6.51倍和8.08倍,制造了A股市场的高增进神话。到了2017年,南极人以96.46%的毛利率成为A股电商的毛利之王。接下来的两年,南极电商继承高速增进,停止2019年,南极电商净利润高达12.06亿元,同比增进36.06%。

▲南极电商功绩及受权营业占比状况。

但是,过于亮眼的功绩,也给南极电商惹来了质疑。

据第一财经报导,南极电商三家中心床上用品大店——南极人悠选、南极人杜尚、南极人微昊专卖店,2019年GMV的增幅离别为107%、470%、863%,而同期主打床上用品的罗莱家纺/LUOLAI品牌线上GMV增进率只需3.87%。别的,南极电商两大中心男装店——南极人恩盛和南极人欧驰专卖店,2019年GMV增幅离别为170%、656%,而同期主打男装的海澜之家/HLA线上GMV的增进率只需5.89%。

远超业界的功绩背地,受权品牌店莫名被注销,或是背地经营者倏忽改名,也成了南极电商的一大“怪象”。

在第一财经的报导里,曾说起南极电商的三个主要客户,如作为阿里平台“南极人官方旗舰店”经营者的上海伟宸在2019年1月倏忽注销;2017年品牌综合受权营业第二大客户——浙江晚秋衣饰有限公司,在2018年9月注销;另有2016年品牌综合受权营业第一大客户——浙江吉象纺织有限公司,在2018年12月注销。有审计人士以为,南极人商号频仍变动经营者、经营者频仍改名,客户、子公司频仍注销,资金经由历程个人账户走账,南极电商恐有财务作弊的怀疑。

对此,张健向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研究员剖析称,“现在还很难推断南极电商是不是有财务造假。但它不停的改名与注销的不范例行动,已致使南极电商的品牌遭到严峻损伤。”他示意,由于南极电商的入门门坎很低,一旦有比较严峻损害消费者行动,极大概会成为被推倒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只需商家肯付受权费,万物皆可‘南极人’。”多年无节制的受权买卖后,南极人已透支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临了只给人留下了这么个印象。面临质疑,南极人一边收紧品牌受权,一边讲起了“中国版Costco”的故事。

本年1月2日,南极电商在复兴深交所的通告中称,南极电商设计打造的零售店参考了Costco等零售商的履历,设计用线下零售店提拔线上品牌的口碑。很显然,南极电商是愿望在线下重造一个“南极人”。

对此,纺织衣饰治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治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以为,南极电商的线上产物由于广泛受权已做成了低档货,使得其主要品牌“南极人”成了低价、低质量的代名词,所以需高质量的线下零售店来进步层次。

但关于自身没有零售基因的南极电商而言,进军线下的算盘能打得响吗?

在张健看来,南极电商想借线下翻身的大概性很低。“不管传统零售门店运营,还是电商商号运营,南极电商都没有履历。而打造新零售更是一个庞杂的历程,因而,假如只学到Costco的外表照旧很难拯救它逐步衰落的口碑。”

吹起的泡沫,究竟逃不过被挤掉的运气。在电商平台功绩广泛上涨的一季度,南极电商的营收不测下滑18.51%。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数据宣布以后,南极电商审计部担任人邬嘉峰便请辞。

这会是风雨将至的预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