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资讯 > 期货市场资讯
又一个都市圈「扩容」了?-国际原油
又一个超 级工程来了。
6月16日,历经7年建设的深中通道通过交工验收。
据报道,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约24公里,是当宿天下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凭证现有时间表,深中通道将于本月尾正式通车,珠江口A字形交通主骨架也将正式画上要害“一横”。
对珠江西岸的中山、珠海及江门等都会而言,借由深中通道加速融入深圳的期待自不待言;而对另一边的深圳来说,这也将重塑其在湾区交通领域的“生态位”。
在此之前,只管有关珠三角修路架桥的讨论连续多年,但在珠江口“黄金内湾”跨海通道中,北有虎门大桥毗邻广州、东莞,南有港珠澳大桥将香港、珠海和澳门加以联通,中央则仍是“空缺”。
深中通道落地,有望重塑珠江口通道的整体名目,深圳也迎来打开事态的要害一子。
不止是在大湾区。若是将视野转向天下,当前,深圳正在多个领域全力赶超上海,当上海多数市圈仍在继续“扩编”,深圳能否也借此“圈定”新的“势力局限”?
01
“跨江海中线”
事实上,关于深中通道的修建,坊间多年来存在一个疑问:翻看珠江口舆图,在深中通道设计蹊径的北上30公里处,就是虎门大桥,距离港珠澳大桥也只有38公里。面临现成绕行方案,为何仍要投资460亿元修建深中通道?
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河山所研究员卢伟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剖析,深中通道有助于缩小珠江两岸生长差距,可推动珠江器械两岸融合生长,有助于构建循环流通大湾区。
早在通道建成之前,珠西都会的及早谋划无疑是有力佐证。
作为一项自研究启动最先已逾20年的项目,深中通道早已成为珠西都会谋划新一轮生长的重点。去年,中山准备多时的浮出水面,位置就在深中通道收支口所在的翠亨新区,生长“大桥经济”的思绪不言自明。面临通道的时机,江门更喊出“用10年左右时间冲万亿”的目的。
但这远不是深中通道的全貌。
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曾比对珠江口跨海通道的名目。他发现,随着深中通道开通,一种南、中、北三线的通道系统开端形成,三者不仅将器械两岸的三对都会划分两两相连,而且形成了一个领军都会动员一组通道的模式,三个领军都会划分被香港、深圳和广州分摊。
以这种视角重新审阅珠江口的通道经济,他发现,三个领军都会中,深圳目宿世长态势*,其对应的深中通道也将有望施展出最强的“综合影响力”。
据他剖析,对比领军都会,北线的广州、佛山二市,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划分为3.6%和1.1%,南线的香港近年来经济增进相对乏力,而中线的深圳一季度增速则到达6.4%,仍有较强经济活力。在珠三角市场化环境下,珠江口的资源设置也将有赖于深圳的焦点动员,作为中线的深中通道,也有望成为联通器械两岸的最主要通道。
一个更突出的例子是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间的差异。在港珠澳大桥通车之前,其设想的日均车流量将到达5-6万辆次,而深中通道则是10万辆次,且预计将实现“开通即饱和”。有剖析称,在“粤车南下”政策悬而未决的情形下,仅靠港澳车辆,远远无法知足港珠澳大桥的“胃口”,也就无法承载珠海搭乘香港“顺风车”的梦想。
02
湾区“深圳版”
而在深圳动员下,成为珠江口要害通道的深中通道,也能够成为深圳重新在湾区定位自身的“翘板”。
已往几年,深圳曾竭尽全力推动区域协作谋划。那时,深圳将产业作为焦点抓手,通过“下跳棋”的方式在汕尾、河源等都会推进“飞地经济”建设。在外界看来,深圳意在突破土地资源瓶颈、推进“软性扩容”。
深圳并非没有与周边都会面临面发生“交集”的想法。
除了很早最先推进的深莞惠经济圈外,2017年,深圳推进都会总规新一轮修编时曾对外释放信号:深圳将“参照国际多数市生长履历,基本上在50公里局限内设置深圳作为都市圈焦点都会所应有的资源”。
这个“圈”将深圳的影响局限延伸至珠江口对岸,广州南沙区域、中山均被纳入其中。往后,在中国都会设计设计研究所深圳分院以“1小时交通圈”确定的都市圈局限,也与此十分重合。
但在险些同时期广东官方确定的深圳都市圈局限中,仅包罗了深莞惠三城,深圳进一步“扩圈”的希望陷于落空。
熊猫「福宝」归国仍是顶流
广东城镇化生长名目示意图 图片泉源: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设计(2021—2035年)
回过头看,深圳急于探索新的扩容空间,部门源于深莞惠互助的推进并不够顺畅。
此前就有剖析指出,与汕尾、河源相比,东莞、惠州与深圳睁开互助意愿不强,可能是由于两地自己在承接深圳产业转移上具备先天优势条件,并不在意官方层面的推动。而据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考察,与政府间的起劲态度相比,三市尚未找到有用的融合模式。
现在,习惯“产业模式”的深圳,进一步探索起“通道模式”。
若是单纯看珠江口器械两岸都会的产业结构,如广东体制改造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剖析,东岸是电子科技产业为主,西岸则是传统家电、家具建材等产业为主,协同性并不算太高。但若是从通道逻辑来看,西岸土地空间大,深中通道可以拓展深圳等都会到西岸产业外移的空间。在这一点上,中山等都会已经与深圳睁开对接。
而与汕尾、河源类似,西岸都会经济体量较小,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动力也更强。
据宋丁剖析,中线两岸差距较大,“落差”就是动力,会发生更强烈的“洼地补缺效应”。稀奇是中山,多年来经济生长对照缓慢,深中通道开通所带来的战略意义伟大。
反过来,已往动力并不算太强的东莞、惠州等都会,也可能在西岸都会的“倒逼”下行动起来。按林江的话说,西岸既是深圳产业协作的新“渠道”,也是新“筹码”,引起东莞、惠州等地互助方的重视,从而有望打破现有互助瓶颈,找到新的推进模式。
这样一来,在现有设计框架下,深圳通过深中通道重新在珠三角划分“势力局限”,与广州一道,真正支持起两大极点都会的坐标。
03
收割“第 一城”
对于现在的深圳而言,这一步恰逢其时。
在天下都会疆土中,深圳的“塔尖”形象正变得愈加突出。2022年,深圳工业增添值跨越上海,首次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增添值天下“双*”,去年继续位居“工业*城”。
现在年前四个月,深圳收支口也实现对上海的反超,为2015年以来首次在“出口 入口”总额方面拿下*。凭证其刚宣布的前5个月数据,实现收支口1.81万亿元,同比增进34.3%,总额继续位于*。
整体来看,深圳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耐久。去年,深圳GDP增速到达6.0%,在前十都会中仅次于重庆(6.1%);而到今年一季度,该增速更进一步增进至6.5%,在前十都会中居于*名。
究其缘故原由,“深圳制造”的突破源于汽车制造和电子装备制造的强势增进,稀奇是在汽车制造领域,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进183.4%、汽车制造投资增进达325%,去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到达*;而“深圳外贸”反超,部门同样得益于“新三样”出口增势,部门则源于跨境电商收支口额的猛涨,今年一季度增速达95%。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深圳都正亘古未有地需要进一步释放经济生长潜力。
据林江剖析,新能源汽车出口存在不确定性,面临宽大的海内消费市场,也需要进一步开拓应用场景,智能化生长已是事态所趋。而据他考察,生长智能网联汽车离不开对数据的积累和模子的测试与优化,这需要新的试验场才气实现。相对于土地开放强度普遍偏高的东岸都会,西岸就能够成为落地试验场、推动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宝地”。
与此类似的是,在深圳跨境电商整合海内产业带的历程中,珠西以传统制造为焦点的各种产业带也能成为其拓展的重点。如彭澎所说,二者在外贸领域的协同主要看深圳的外向型产业链供应链的拓展,现在看来,也都在进一步设计当中。
而在数据增进之外,机制的探索同样值得关注。
眼下,上海正在推动多数市圈扩容,在外界看来,进一步整合长三角,将是上海面向未来谋划新一轮生长空间的要害。而深圳的这一步更显超前,其不得不突破都市圈划定的局限,以更广的视野来争取这场“空间竞争”的下一个“*”。
后续放置也亟待“上马”。就在不久前,广东省向导留言板上对伶仃洋通道(深珠通道)希望作出回复,“争取将该项目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线位设计、铁路中耐久设计(修编)、国家‘十五五’设计等国家相关设计”。而凭证《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设计(2023—2035年)》,另一条毗邻中山、广州和深圳的穗深通道已纳入谋划。
穗深通道示意图 图片泉源:《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设计(2023—2035年)》
但在林江看来,长三角和珠三角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比起更具包容性的海派文化,在岭南文化中,商业生长似乎更强调各自施展怪异优势,单打独斗更多过协同互助。但珠三角市场机制更为蓬勃,在推动都会协同生长时,更可以施展优势,通过引发民营企业的市场活力指导互助。
无论若何,大湾区最终一定会走向一个“超级都会”,这将是深圳未来的一个要害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