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资讯 > 期货市场资讯
百模大战愈演愈烈,智能手机厂商静悄悄
假如要选出近一年来最热的技能,大模型说是第二,或许没人敢称*。
比尔·盖茨以为,“ChatGPT像互联网发明相同重要,将会改动国际”。正由于大模型的幻想空间十分高远,不管是以百度、阿里、京东为首的互联网企业,仍是以华为、商汤科技、抱负轿车为代表的科技公司,都紧锣密鼓地推出了自家的大模型产品。
我国科学技能信息研讨所发布的《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讨陈述》显现,我国10亿参数规划以上的大模型已有79个,可谓“百模大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大模型比赛中,智能手机职业却显得过于安静。IDC数据显现,2022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是vivo、荣耀、OPPO、苹果、小米,时至今日,没有一家推出自家的大模型产品。
2023 GTC上,英伟达CEO黄仁勋对外表明,“咱们正处于AI的iPhone时刻”。考虑到当今智能手机厂商正是跟随iPhone才发明了一番伟业,在“AI的iPhone时刻”,头部的智能手机厂商团体安静,显得较为失常。
大模型爆火
智能手机厂商分解
尽管现在头部的智能手机厂商都没有推出自家的大模型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智能手机厂商们都不看好大模型。
现在能够看到,对智能手机事务依靠越低的厂商,对大模型越感爱好。
因美国政府制裁,华为现在在智能手机职业的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财报显现,2022年,华为终端事务销售收入2145亿元,占总收入的33.4%,运营商和企业事务现已成为华为的营收支柱。
在此布景下,为了满意政企客户的需求,2023年7月7日,华为发布了盘古大模型3.0,分为L0根底大模型、L1职业大模型、L2场景模型三层架构,为职业客户、同伴及开发者供给服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华为的盘古大模型与华为手机几乎没有联络,“不作诗,只干事”,致力于深耕政务、金融、制作等职业。
与华为相似,作为互联网手机的代表,小米也在活跃拥抱大模型。2023年5月,小米官方泄漏,公司已于4月组建了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AI范畴相关人员超1200人。
2023年一季度分析师成果会上,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泄漏,“咱们不会像OpenAI那样去做通用大模型。小米会活跃拥抱它(大模型),也会考虑怎么去做它。咱们有几个坚决的观念——未来谁具有用户、谁具有数据、谁具有用户的运用场景,谁就有或许在新一轮里占有比较好的优势。”
能够发现,小米其实现已针对大模型打开布局,之所以没有*时刻推出产品,首要是由于不打当作通用大模型,而是期望让大模型产品与自家的事务无缝结合。
与上述智能手机厂商构成截然反差,以智能手机事务为营收支柱的智能手机厂商对大模型反响冷淡。
2023年以来,OPPO不但没有推出大模型相关产品,高管甚至都很少议论大模型技能。至于荣耀,尽管CEO赵明在许多访谈中谈了大模型,但本身也没有推出相关产品。
华为、小米与OPPO、荣耀天壤之别的挑选,其实恰恰揭露了以智能手机事务为营收支柱的智能手机厂商的为难,大模型固然是未来,但缺少算力和数据,仅凭自己的力气,很难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算力、数据都有短板
手机厂商无可奈何
与初代iPhone凭仗硬件立异引发内容革新不同的是,大模型能够运转在大部分终端之上,*的特点是内容引发技能革新,需求充分的资金、算力以及数据作为支撑,这恰恰是智能手机厂商的短板。
参照ChatGPT的经历,其之所以能获得亮眼的成果,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不计成本的“烧钱”。官方材料显现,2015年以来,OpenAI已拿到超140亿美元融资。《财富》杂志爆料称,2022年,OpenAI亏本5.45亿美元。
固然,头部的智能手机厂商营收规划以百亿计,能够应对大模型的巨额投入,但在算力和数据上,智能手机厂商却存在难以补足的短板。
仍是以ChatGPT为例,其练习所需的算力,来源于微软的支撑。2019年,OpenAI获得了微软10亿美元的出资,与此同时,微软云也成为ChatGPT的*云供货商。
官方材料显现,2019年2月发布的GPT-2参数量仅为15亿,而到了2020年5月发布的GPT-3,参数量达到了1750亿。ChatGPT的参数量暴增,但练习时长却没有明显增加,首要是由于其具有微软供给的NVIDIA V100 GPU高带宽集群。
反观智能手机厂商,主营的智能手机产品中心装备均需离线化,并没有布局云核算的动力。
事实上,这也正是华为和许多智能手机厂商的不同地点。由于需求满意政企客户的云核算需求,现在华为云在细分商场有较大优势。
2023年5月15日,沙利文发表的陈述显现,华为云在金融云渠道、金融专属云渠道、金融云大数据、金融云原生数据库、银行云五大商场份额位居*。能够说,正是凭仗较高的云核算才能,华为才得以推出*竞争力的大模型产品。
反观现在以智能手机事务为营收支柱的智能手机厂商,由于缺少底层技能,大多挑选和第三方厂商协作的方法布局大模型。
2023年4月,阿里云宣告,将与OPPO安第斯智能云联合打造OPPO大模型根底设施。6月29日,承受采访时,赵明也对外表明,“未来将率先把AI大模型引进端侧,并在网络大模型方面跟互联网公司进行协作,现在已有触摸。”
上游产业链已开端举动
手机厂商想捡现成的
尽管从商场维度来看,受限于先天资源,部分智能手机厂商在大模型范畴止步不前,但为了掌握主动权,智能手机上游产业链的玩家现已有所举动。
2023年国际人工智能大会上,高通展现了全球*在终端侧运转生成式AI模型Stable Diffusion以及全球最快终端侧言语-视觉模型ControlNet的运转演示。这两款模型的参数量达10亿-15亿,十几秒时刻即可完结一系列推理,依据输入的文字或图片生成全新的AI图画。
图源:Google
无独有偶,2023年5月举行的Google I/O上,谷歌也推出了PaLM2,模型体积的不同分为四种等级,其间等级最简便的Gecko有望整合进Android体系。
由此来看,智能手机厂商没有*时刻推出大模型产品,或许也是由于上游产业链的技能没有老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跟着上游技能的逐渐下放,未来智能手机厂商有现成的大模型技能可供运用,但大模型进口的特性,或许也将引发智能手机生态的革新。
与PC厂商只是推出终端产品不同,智能手机厂商往往还在软件分发、安全管家、IoT操控中枢等进口范畴发力。以小米为例,2022年,其互联网事务营收为283亿元,占总营收的10.11%。
而跟着大模型逐渐老练,其或许会成为终端最重要的进口。对此,高通全球副总裁兼高通AI研讨负责人侯纪磊以为,“长远看,这(大模型)也将在交互层面,改动用户与各种使用的互动方法,或许未来只要一个APP——数字帮手。”
这也意味着,跟着大模型的大规划落地,智能手机厂商或许会丢掉进口优势,沦为朴实意义上的管道。这不论是关于智能手机厂商经过进口创收,仍是根据智能手机的中枢位置,布局IoT、智能轿车等事务,都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对此,2023年6月,承受采访,谈及大模型时,赵明稳重地表明,“荣耀会坚决不移的在端侧AI上开展和演进,假如和云侧的大模型进行交互,咱们会十分稳重。”
总而言之,科技、互联网公司纷繁入局大模型的布景下,大部分智能手机厂商反响冷淡,并不是由于目光短浅,而是现有资源,不足以支撑具有竞争力的大模型产品。
跟着高通、谷歌等企业发力,未来智能手机厂商或许会有现成的大模型产品。但由于大模型具有一级进口特点,其也或许推翻智能手机厂商的进口优势。
因而,未来智能手机厂商假如想要拿到AI年代的船票,那么或许仍是要亲力亲为的打造大模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