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资讯 > 期货市场资讯

Temu狂飙,卖家分化-香港期货开户

‍‍‍‍‍‍‍‍‍“小卖家真的能在Temu赚到钱吗?”

“新手做Temu三个月,日出5000单,每月30%~40%的增进率。”

“Temu开店8天,上架7个产物,只卖了一单,我有点慌。”

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一起狂飙,也吸引了不少淘金者涌入。

继去年9月上岸北美市场后,今年3月13日,Temu又开通了澳洲、新西兰站点,后续还将马一直蹄得结构欧洲市场。

Temu在应用市场霸榜也成了常态。

Temu已经成了苹果App Store上下载最多的免费应用程序之一;停止2月23日,Temu在App Store购物榜、Google Play购物榜中划分霸榜69天、114天;去年11-12月,Temu的自力访客量达4100万,跨越了耕作10多年的SHEIN,也将美国老牌零售商Kroger甩在了后面。

GMV增速也很惊人,YipitData数据显示,Temu的GMV从去年9月的300万美元,增进到今年1月的1.92亿美元——短短5个月,GMV翻了64倍。

无疑,这对跨境电商卖家来说,是一个伟大风口。狂飙之下,Temu卖家吃到肉了吗?

《财经故事荟》采访了几位Temu卖家和跨境电商从业者,发现这是一个极其分化的天下:有人月销几百万单,净利润50%,以为Temu省心又滋润,也有人亏了几百万,黯然退出,怨平台无情;尚有许多人小试牛刀,月销几百到几千单不等,一单利润不到一块钱,心存小富即安的知足。

透过这些个体的差异履历,我们得以窥见Temu的游戏规则,这套规则有点“强横”,却是支持Temu狂飙的主要气力,而对卖家来说,规则之下,唯有适者才气生计。

低价规则:“无情”但“有用”‍

在Temu之前,被拿来看成出海标杆的经常是Shein,现在,跨越Shein,也是Temu的阶段性目的之一。‍‍‍‍‍‍‍‍‍‍‍‍‍‍‍‍‍‍‍‍‍‍‍‍‍‍‍‍‍‍‍‍‍‍‍‍‍‍‍

据彭博社报道,上个月Temu为其北美市场制订了一个惊人目的——今年9月1日前,至少有一天的GMV,要跨越确立了14年的SHEIN。

而眼下,Temu的GMV还不到SHEIN的十分之一,据36氪报道,2022年上半年,SHEIN的GMV突破了160亿美元,而YipitData数据显示,Temu今年1月GMV为1.92亿美元——尚处天壤之别。

不外,Temu已经让SHEIN感应威胁了。SHEIN的估值下跌,被以为是Temu带来的威胁所致。在美国地方式院,SHEIN夜通过诉讼对Temu提议了偷袭战。

助力Temu狂飙的动力,在于其找到了性价比的精准切口。现在,美国性价比电商赛道缺少领头羊,市场份额占比41%的亚马逊,在中高端赛道竞争优势显著,而Temu则以“低价”的鲜明特点,捉住性价竞赛道的时机。

浙江证券在其今年1月公布的《拼多多:Temu有望捉住美国电商性价竞赛道时机》中曾做过对照,Temu上衣饰鞋履单品价钱低于SHEIN 30%以上,家居百货价钱低于亚马逊40%以上,部门价钱甚至低了一倍以上;客单均价方面,Temu约为25美元,SHEIN约为75美元。

定位决议了游戏规则——“低价”,虽然“无情”然则有用。

当下,Temu接纳类自营模式的强把控机制,商家只是Temu的供货商,没有产物前端订价权,据部门卖家爆料,为了低价定位,Temu要求供货价至少比1688的同款,廉价10%-20% 。

不只云云,Temu还接纳价钱赛马机制,同款产物谁的报价低用谁的,许多卖家都履历过被压价的痛苦。

今年2月最先实验Temu的90后卖家小桃透露,“Temu买手真的很领会市场,能把价钱压得很低,我有10%左右的产物会被压到进货价以下,只能拒绝不卖,剩下的利润也压得很薄,一件不跨越一块钱左右。”

85后卖家玉米也有类似履历。她在1688一元多进货的宠物小牙刷,寄到Temu客栈的运费平均单件两三毛,平台肩负其中一半,玉米首次提报的供货价3.5元,买手直接建议1.9元,一单只赚几毛钱,玉米自然不愿,讨价还价三次后,最终2.4元通过,一单只赚一元多。

即便首次核价通过也不保险,后续若是有新卖家提供更低的同款产物,他们仍面临降价或被挤兑出去的两难选择。

此外,Temu又用“动销机制”进一步保障了低价计谋。

据蓝海亿观报道,去年12月,Temu小二曾要求商家,14天无动销或者30天动销低于30件、销售额低于90美金的滞销产物,或者降价,或者下架链接,退出供货;

不只价钱,尚有质量严控,好比“买家投诉产物问题,罚款卖家5倍供货价”、“产物被查有平安风险,一单罚款1万元”等政策。

Temu截图

据跨境电商从业者李旭领会,不只卖家,物流服务提供商也面临类似田地,好比Temu会划定,若是几天内的妥投率达不到指定尺度,不仅罚款,回款帐期也会拉长。

这一系列政策支持了产物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同时也制止了平台自身肩负过多成本,但在一定水平上,也让卖家和服务商压力陡增。

即便云云,照样挡不住卖家们入局的热切意愿。

虽然Temu卖家数目未有宣布,但从10天前Temu因卖家供货单量上涨以至广州备货仓爆仓,只得暂停备货入库来看,足见卖家踊跃。

Temu爆仓通知,由受访工具提供‍‍‍‍‍‍‍

他们一方面是看中Temu的流量潜力,另一方面,相对亚马逊等平台,Temu模式相对省心,商家只卖力供货到指定客栈,后续设计图片、运营、客服等均由Temu卖力,入门门槛较低。

泉源:浙商证券‍

一位墙贴工厂卖家示意,“我就重点开发产物和保障供货就行了,很省心,适合我。”

小桃也有同感,“这种模式成本可控,像我这样的跨境小白,可以卖些几块钱的小器械,就算亏,也亏不了若干,而且平台现在免佣金、免仓储费、垫付运费,初期投入资金也许5000元左右就能实验。”

SiC和GaN,战斗才刚刚最先-香港期货开户

李旭以为,Temu的思绪很明确,就是要从一堆中国白牌中挑选出性价比最高的,若是卖家想分一杯羹,就要配合这个玩法,“适者生计”。

供应链玩家如鱼得水

在任何一个生态中,分化总是存在。

对一部门商家来说,分到Temu这杯羹不容易。

玉米半个月前最先做Temu,她有本职事情,Temu只是副业。最初,她的期待是月赚1000元。

现在半个月已往,颗粒无收。

她提交了60多个产物,只有30个左右通过买手审核,乐成上架的只有3个,剩下的均阻滞在质检、核价等差异环节。

而3个上架产物中,又有2个因首次备货守旧,快要断货,恰碰上平台爆仓,无法补货,仅靠一根独苗支持,日均五六单,每单利润一元左右。

专注童装的江江也不乐观,上架10个产物,第四天才出单,日均只有3单,单件利润5元左右。

在网络上,不少商家晒出自己的Temu后台单量,个位数、两位数的大有人在,若是日均千单,就能被中小卖家称为大神了。

但在另一个切面上,也有不少商家如鱼得水。

李旭身边就有不少卖家赚到钱了,“他们基本都是做垂直类目的工厂型卖家,有些小类目你甚至都想不到,好比墙贴、烟灰缸、汽配等,由于是自有工厂,可以把控质量和生产,有的月销量甚至高达一两百万元。”

更令人艳羡的是,在Temu的“压价”制度中,他们的净利润率仍然保持了高水平,甚至高过亚马逊等平台。

去年,李旭曾推荐一位墙贴工厂老板入驻Temu,其净利润率高达50%。这位老板同时在结构亚马逊、ebay、wish等平台,由于涉及美工、客服、物流等各项成本,净利润率只有百分之十几,“比Temu差了一大截”。

“Temu把产业带商家最不善于的那一块给接已往了,只做好货物盘就行”,李旭弥补。

说到底,Temu的游戏规则决议了,要想挣到钱,拿捏供应链优势是条件。

现在,Temu上大致有几类卖家:工厂、小我私人无货源卖家、外贸商,这其中,具有源头货源优势的工厂被以为是最顺应Temu的,而其他几类卖家的商品,往往历经了几道商人,成本优势相对微弱。

“至少我身边那些走泛品铺货路子的外贸商家,险些无一破例是赔本的,有的亏了几百万后,便止损退出了”,李旭说道。

而漫衍于各产业带的工厂,也是Temu重视的目的。

从今年3月最先,拼多多出海扶持设计的专项团队深入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安徽、陕西、四川、湖北等海内100个优质产业带,招募工厂型卖家充实Temu的卖家阵容。

这项设计在去年9月推出时宣称,要“从产物结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品牌打造等方面,助力中国制造企业在出海的历程中实现转型升级”,将投入百亿资源包,首期打造100个出海品牌,扶持10000家制造企业直连外洋市场,助力中国制造业升级出海。

见多了身边案例,李旭以为,不能盲目入局Temu,做之前要先评估供应链效率有没有优势,会不会触碰着规则红线,“没有金刚钻儿,别揽瓷器活儿。”

他见过不少卖家热情高涨,急于入局,却不仔细研究规则,触碰红线后才想着解决问题,“平台制度虽然‘强横’,但游戏规则云云,卖家最终照样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究竟适者生计。”

小卖家取巧赌运‍‍‍‍‍‍‍‍‍‍‍‍‍‍‍‍‍‍

Temu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无货源的小我私人小卖家是其中的主要介入者,在社交媒体上,这些小卖家抱团交流,吐槽和学习的热情很是高涨。

但没有供应链优势的小我私人卖家有胜算吗?

小桃和玉米对此的看法很一致:他人的看法只能作为参考,只有下场一试,别人能赚到钱,自己纷歧定行,反之,别人不行,自己也纷歧定赚不到。

玉米陆续加入了好几个Temu无货源商家交流群,凭证群友谈天,她也许估算,月赚几千,甚至数万元的小卖家大有人在。

其中,有人上架了148个产物,日均能有1000个订单,“就算一单利润只有一元,薄利多销,一天也能赚1000元了。”

在微博上,有跨境电商从业者以为,对于没有供应链优势的小卖家,可以找竞争小的蓝海品类寻找溢价空间,“只要怼中一个爆款,是有时机赚得比打工多的”。

小桃的亲身履历“回应”了这一点,她毫无跨境电商履历,但现在在售的10多个产物中,已经有两三个小爆款,日均200单左右,其中小爆款孝顺了约一半订单量,都是从1688或义乌进货的厨房用品、小家电等价钱不高的小物件。

现在虽未回款,但小桃大要估算,一单利润不到一块,每月收入也能有五六千元左右。

不外,她将爆款视为运气,“我没有什么选品方式论,就是去亚马逊批量看商品,看中哪个选哪个,顶多注重下选择质量不容易坏的产物,这样不容易有售后。”

不外,小桃提醒说,前期当副业可以试,全职做不太建议。

玉米对现在日均五六单的效果虽不知足,但她依然保留信心。从与其他卖家的交流中,她考察到,“大部门人一边骂骂咧咧,一边继续苦干,说明照样有做头。”

而在已往短短半个月时间里,玉米也摸清了一些门道。

最早她的选品很泛,不聚焦类目,亚马逊上什么卖得好选什么,好比两三块钱的异形气球、宠物牙刷、宠物推拿刷等。

但这种类目过于小众,平台没有配备响应的买手相同群,导致她有问题找不到渠道相同。另外,这种同质化小物会陷入价钱内卷,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后续内卷只会更重。

玉米调整了思绪,最先聚焦包装袋这一更“民众”的类目,一方面,她考察到外洋对节沐日的彩带、礼盒袋有需求,另一方面,她自身有设计能力,后续可以自主设计图案、材质,再找工厂相助生产,打造差异化产物,从而制止价钱内卷,发生溢价。

她的预期倒也不高,“保持三四十款产物上架,天天能出100单左右,这对一个小卖家来说已经很好了。”(文中采访工具皆为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