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资讯 > 期货市场资讯
智能手机与造车势力上演「虐恋情深」
祥瑞与魅族的姻缘堪比“三生三世”。
这场手机与车企之间的虐恋情深起于今年1月份,彼时,世面上频仍传出祥瑞将要收购这家昔日的手机明星。5月初,祥瑞与魅族又被传出正在交割阶段,并一举冲上微博热搜。只管魅族早已日薄西山,海内手机厂商深渊大乱斗的要害时刻,都没有再望见魅族的身影。
但好歹是曾经创下过全球增量第一的品牌,这几年,任何一则有关魅族的新闻都能让那些尚在社区留守的“煤油”奔走相告,额手称庆。从阿里、索尼到现在的祥瑞,可令人心酸的是,除了还未脱粉的煤油,大部门人都在看魅族的热闹。
在5月6日的微博热搜词条下,就有人讥讽:说不定以后可以在祥瑞的4S店里免费给手机贴膜。事实上,这一句话明里暗里地取笑了故事里的两个主角。魅族手机神话节节败退,而除了祥瑞,一心想要在手机市场中横插一脚的车企不在少数:2月份,蔚来要造手机的消费就被传得沸沸扬扬,2021年底,特斯拉也被传准备进军手机行业。
与此同时,以小米、华为为首的手机厂商则一个接一个地高调进攻造车,连苹果也赫然在列。照这种剧情接力下去,说不定未来在4S店里免费贴膜真的就无独有偶了。
01、造车的科技敬畏感还在吗?
从库克将汽车比作是手机加上四个轮子的那一刻起,智能手机与智能出行,这两个原本看上去泾渭明晰的行业,界线便悄悄地模糊。眼看汽车工业的浪潮滔滔而来,新能源化在汽车转变的历史卷轴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直奔袭的造车势力又将汽车的大部门价值从机械硬件转移到软件。
第二波造车新势力把汽车当成“手机”来造,着实也无可厚非,凭证摩根斯坦利预估,未来智能汽车60%的价值将源于软件。无独占偶,华为也曾示意,以后的汽车利润绝大部门不会在传统的车身与机械装备,相反的,软件与种种毗邻手艺才是重点。
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系统需要支付6.4万元人民币才气解锁,再支付2万元人民币,便可将百公里加速性能从4.6秒提升到4.1秒。互联网基因、用户头脑、极致体验、生态、推翻、新商业模式……这些词汇和观点延续彰显着新时代造车的猛烈,而汽车与手机的过分融合,到底是科技升级,照样造车敬畏的消亡?
就现在来看,消亡大于升级。
造车越来越像造手机,这无从反驳。新时代造车的尺度与与手机别无二致,似乎都跟屏幕有不解之缘,智能化与互联网化对汽车圈的打击肉眼可见。自特斯拉最先,各大车企似乎对中控屏幕爱不释手,据悉,海内甚至有厂商为了凸展现代科技感,直接砍掉了仪表盘。
屏幕越多,好像越能彰显智能化。例如特斯拉有一块屏幕、接着蔚来就放了两块、而理想汽车则有三到四块屏幕。拜腾M-Byte一块48英寸的超大中控屏直接打破车企的大屏纪录,听说是为了利便全车一起看影戏。
《2020-2021年全球与中国车载显示行业研究讲述》数据来看,车企多屏的装配率泛起显著增进,从2018年的0.3%增进至2020年Q2的1.3%,从双联屏到四联屏,甚至横跨整其中控台。诚然,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要求早已不仅仅局限交通观点,但从某种角度上,汽车正在向智能空间蜕变,休闲、娱乐的属性都在逐步逾越原本的交通属性。
娱乐至死,汽车上追求的娱乐功效不亚于手机短视频,数据显示,现在的造车势力在智能座舱各个组成产物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市场渗透率最高,到达90.2%。甚至汽车还跟游戏扯上了关系。
马斯克就曾经在Twitter 上提议了投票:你愿意在特斯拉上玩《巫师》吗?85.4% 的人投票说「愿意」。早在2018年,特斯拉车型就曾在车内搭载过小彩蛋游戏,好比爆破行星、巫师3、Asteriods等,甚至试图将偏向盘设计成”游戏手柄”的容貌。
“创意”乱飞,不说行车平安隐患,调研数据显示,车辆智能化水平越高,所遭受的平安攻击就越多,飞跃、宝马、奥迪、民众、丰田、本田、现代等国际一线品牌都曾遭受到了差异水平信息的平安攻击。
汽车与手机的融合势不能挡,但绝对不是单纯的功效堆砌。
02、谁先跑赢大局?
车企为何突然打起手机的主意?
以蔚来汽车为例,进入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事态着实令人捉摸不透。今年2月份,蔚来共交付6131辆,仅为前月9652辆交付量的63.5%。更况且,有新闻传蔚来早年获得70亿融资时,对赌协议上赫然是2020年到2025年总营收4200亿。
现在,车似乎卖不动了,蔚来无奈只好着手其他营业的结构。
反观小米与华为,手机厂商忙着开拓第二赛道背后的逻辑与车企不约而同。凭证最新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7420万台,同比下降14.1%。更悲痛的是,若是今年市场没有正向反转,那么整个海内智能手机市场容量将会跌破3亿台。
就连痴迷手机迭代的年轻人,也逐渐损失了科技消费热情。可以说,手机厂商与车企在一层层消费浪潮中,升级又升级,终于也迎来了懈怠期。时至今日,双管齐下成了大部门企业信仰的营业准则。但这也间接掀起了双方在未来一场不能制止的较量。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到底是车企先造脱手机,照样手机厂商先实现汽车量产?
可以确定的是,手机巨头进军造车圈有个很显著的优势,即不差钱。资源的驱动力谁都无法否认,以小米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自造车立项以来,小米今年已经投资了 40多个项目,总投资金额高达168 亿。
固然,人才也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手机产业链对汽车产业链的渗透水平似乎给了手机厂商造车的无限信心,稀奇是富士康在电动汽车营业中日益活跃。今年三月份,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团体还果然示意到2025年拿下全球5%市场占有率,届时团体整车代工产能可到达50万-75万辆电动车。
可转折点在华为,华为似乎给手机造车的运气敲定了一个模糊的谜底。详细来看,无论是赛力斯SF5照样问界M5,销量与口碑都支持不起华为的造车蓝图。凭证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4月至12月,赛力斯SF5销量共计8169辆,月均不足千辆,问界M5今年三月的销量3045辆,在新能源SUV销量排行榜上排名第12。
而小米、苹果等手机厂商的车影也尚遥遥无期。
手机方面,祥瑞之以是收购魅族,现实上是吃过跨行的苦。事实上,早在2011年,祥瑞就曾着手智能化结构。细数这些年来,祥瑞接连推出祥瑞银河OS以及GKUI极客智能生态系统,甚至还与联发科相助公布首款自主主导的E系列车机芯片。
然而,成效不算出彩。以GKUI极客智能生态系统为例,现在,该系统在祥瑞汽车旗下跨越20款车型上搭载,但累计用户却寥若晨星。若是在以前,祥瑞或许尚有时间来打磨,但现在周围急流勇进,继续自力重生显然来不及。
从祥瑞与魅族之间的羁绊也可以一定这一点,只管魅族早已被市场无情地洗牌,但好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魅族多年的积累可圈可点,据果然数据,在知识产权方面,魅族专利申请达3358件,发现专利达2490件。2019年魅族公布手机魅族zero,更是一次刷新了跨越100项专利功效。
手机800个零部件,汽车15000个零部件,除了一腔热血与有钱任性外,更需要调动天下的制造系统和供应链。种种迹象注释,无论智能出行是否在手机化的蹊径上渐行渐远,终究隔行如隔山。
03、巨头跨界,谁来买单?
品牌背书在消费市场从来都有故事可讲,甚至有些品牌的忠诚信徒不看价钱、不看产物,只为了坚定不移地响应品牌招呼力,只惋惜,在这两年的跨界舞台上,这种品牌自信力却屡遭翻车。
背靠品牌,高调登场的当属小米,米粉的忠诚度众所周知,官宣入局造车之前,小米曾经做过一个考察,92%的用户示意会购置小米汽车,知乎热榜榜首的话题“小米造车”的支持率最终稳固在60%以上。
另一家是华为。要知道,华为造车背后的底气极强,丝绝不比小米弱。2020年,天下品牌实验室公布了亚洲消费者“国民品牌”忠诚度考察效果,在国人心目中的前10大品牌中,华为力压其他品牌,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第一品牌。但从今年年头最先,原本支持华为的SF5车主就怨声载道。
现实油耗过高、续航虚标、车机卡顿、无法升级到鸿蒙OS系统……种种问题成为压垮车主的最后一根稻草。
同理,“你会买祥瑞牌手机吗?”
与造车一样。去年,祥瑞就高调宣布涉足手机领域,而且上来就将格调拔高到高端行列,知乎上类似的话题就层出不穷。说真话,全球的手机市场都已趋近品牌饱和,就高端手机而言,2021年11月,中国大陆5000元以上机型销量中,苹果占85.6%,华为占7.9%,其他品牌合计只占6.5%。
更况且从今年最先,各大手机厂商面临全球智能手机幽暗的出货量,纷纷最先自保基本盘,产物堆料与公布节奏显著不如昔日激进,2022年Q1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总出货量为7420万台,领跑者很令人意外,vivo包罗子品牌IQOO协力拿下19.7%市场份额占比;OPPO包罗一加排在第二位,份额占比18%。
在祥瑞之前,拥有手机梦的企业不在少数。早在2012年,周鸿祎就先后与华为、海尔杀青相助,还曾入股酷派。格力自2015年起,接连推稀奇力一代、二代、三代。可这些巨头转行,无一不证实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资源的热情,买单的人寥若晨星。
再者,祥瑞入局手机的本意或许不在消费市场,而是为了进一步输血车企背后的整个智能化生态。但借力打力真的能实现祥瑞在软件上的弯道超车吗?未必。
麦肯锡在之前公布的一份讲述中指出,现在汽车软件在大型乘用车的整车价值中占比为10%,未来预计将以每年11%的速率增进,至2030年,汽车软件将占整车内容的30%,整体市场规模将到达4000多亿美元。
祥瑞姗姗来迟,此前的极氪在软件方面就被受用户诟病,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泽之间,跨界的短板不是收购一家魅族就能迅速补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