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资讯 > 期货市场资讯
社区团购为什么不是一门可连续生意?
十荟团不是社区团购赛道上第一个倒下的选手,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今年3月,先有橙心优选被曝全线关停,后有京喜拼拼的退市,作为“老三团”之一的十荟团现在也难再下单,曾经被看好为第二个外卖的社区团购显然成为了一片雷区。
还记得去年同城生涯烧光19亿元宣布停业时,良币驱逐劣币的论调不停于耳,中小玩家的退场被归罪为互联网巨头入局。可从滴滴、京东眼下的显示看,互联网巨头未必能用社区团购翻起若干新水花,就连现在位列top 2的美团优选也正加收缩短。
2020年爆火、2021年缩短、2022年爆雷,昙花一现的社区团购似乎并不是一门可连续生意。
01、烧钱换流量
津贴、低价,是社区团购绕不开的标签。
为了与实体商超相抗衡,社区团购不得不依赖压低利润空间换取平台流量,逐步培育消费习惯。这部门让利并不是由团购平台片面肩负的,而是通过比价机制把一部门压力让渡给经销商。
统一批蔬菜,平台采购会向几家批发商询价,对照之后选择最低价者进货。在互联网巨头纷纷押注的靠山下,底层经销商们对团购市场普遍看好,因此愿意通过前期降低利润空间与平台确立互助关系,采购价也就被压到了和成本价持平的水平。
在进货渠道上压价,并不是为了赚的更多,而是为了赔的更少。进入到下一赛程,社区团购最先通过津贴等方式抢夺客源,一分钱秒杀、新用户满减等流动层出不穷。赔本赚吆喝,这种低于成本价的推销行为也算得上电商行业的习用手段,此前外卖大战中 美团、饿了么两家也是靠此杀出重围。
差异在于,社区团购的焦点品类是生鲜。在传统的实体商超中,生鲜商品只施展引流的作用,盈利义务由日用百货、服装、电器等品类完成。即即是在盒马等生鲜超市,简朴的生鲜零售也不是赚钱的重点,餐饮体验才是讲故事的地方。
对于社区团购来说,兴起于疫情,买菜是最直接的需求。当平台想要收回价钱优势、生发生涯又恢复到正常节奏,团购平台就失去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因此随着羁系力度加大、价钱战被叫停,各家团购平台订单量显著下滑,甚至不及此前的1/5。
人们经常拿社区团购与前置仓模式相对照,以为前者的优势在于仓储成本低。但事实上,就算没有前置仓的投入,社区团购的履约成本也并不低,许多团购平台的谋划模式是提前将商品从生产地配送到都会仓,消费者下单以后,再由都会仓配送给团长。虽然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由消费者自提完成,但车辆成本、都会仓运营成本等也是不小的开支。
成本方面的最大问题照样在生鲜运输上。消耗率高、不易储存,要求平台配备完善的冷链运输。通常情形下,同样是100元的产物订单,服装、电子类产物物流成本在5-10元水平,生鲜、冷冻类产物则要到达25-40元。
在社区团购刚刚铺开的2019年,就有业内人士示意,“许多玩家熬不外这个炎天。”另外,由于是按单配给,运输上容错率很低,一旦泛起变质腐烂,就会拉低平台口碑,造成客户流失,因今生鲜商品还需要很高的售后投入来维护平台形象。
02、市场不买账
赛马圈地为的是营利,可在社区团购平台下血本买流量之后,市场似乎并不买账。
2021年,海内5家头部社区团购玩家(美团优选、郁勃优选、多多买菜、橙心优选、十荟团)宣布营收目的为6300亿元,最后现实完成率仅为50%,相当于3150亿元,同期top 10实体商超的收入为5136亿元,领先半个身位。
一定水平上,社区团购确实抢走了商超部门市场,但这一点份额与几家团购平台最初设想和前期投入相比,并不值得炫耀。缘故原由之一,在于价钱战的失效。在资源频仍加码下,社区团购履历过野蛮生长的时代,可还没等吃上盈利,又要在政策要求下调整偏向。
2020年底,国家市场羁系总局提出“九不得”,规范社区团购谋划行为,对价钱战这种推销方式重拳出击。2021年3月,几家头部团购平台均因不正当价钱行为遭四处罚,罚款总额高达650万元。在政策收紧的情形下,各家平台着手整改,前期笼络客流量的“一分钱秒杀”等流动商品下架,津贴力度也在减小。
对前期依赖资源烧钱买增量的社区团购平台而言,单量和UV的下滑无疑带来了致命袭击。就拿十荟团来说,当初拿到阿里投资时,双方就在对赌协议中明确说明,十荟团必须实现都会盈利。这就意味着营业生长较好的区域可以保留,营业一样平常的都会只能舍弃。
十荟团一向瞄准下沉市场发力,虽然链路长、物流成本高,但只要能低价走量,照样能保证营收的;几回行政处罚之后,消费券、促销流动都被叫停,十荟团在下沉市场的触角也因此被折断,不得不缩短营业,另寻出路。
调整营业结构的平台远不止十荟团一家。2021下半年最先,美团买菜叫停苏州开城设计,调整一线都会前置仓结构;京喜拼拼先退却出多其中部省份,同时举行内部裁员;郁勃优选住手所有拉新、单量奖励、超低价位产物促销流动,对未开发区域的市场进入、新区域配送站建设的设计也暂时弃捐,关停低效门店、合并低效网格站。
竞相变阵,反映出GMV至上的操作模式并不适用于社区团购。在团购平台的SKU结构中,生鲜永远在一半以上,菜篮子、米袋子这类具备高复购率的民生产物,不是靠互联网的流量模子来做通的。不能优化治理、做不到提质增效,一味靠价钱战抢市场,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也挤占了供应链上万万从业者的生计,发生的负面效应比眼前的亏损还要伟大。
意识到了生鲜的特殊性,有的玩家最先扩充品类。像郁勃优选就上架了女装、数码家电、文教用品等商品,甚至颇具时效性地推出了清明节节令祭祀品,透露出向线上商超转型的意味。但从客单量上看,这些调整并不足以收回此前因价钱上涨流失的客源。实在说到底,市场对社区团购的需求照样集中在米面粮油、瓜果蔬菜,过杂的品类反而会招来反感,稀奇是在互联网大厂都在做线上商超的靠山下,自力团购平台丝绝不具备竞争力。
同时不让消费者知足的,另有社区团购的提货模式。受困于成本,团购平台很难提供像线上电商一样的送货上门服务,大多接纳“预售 自提”的方式。头一天下单、第二天送到并不够应急,最后一公里的派送肩负又落在了消费者身上,光从便利性的角度看,社区团购就已经落伍于线上电商、前置仓。
03、链路难买通
归根结底,社区团购是一门零售生意,离不开供应链三个字,所有平台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供应商凭什么选择社区团购?
不管是生鲜商品照样其他食物,供应商们都有相对牢靠的渠道,以往实体商超也是依附大批量订单的互助关系才气拿到低价、卖出低价。在社区团购刚刚成为风口时,从供货模式简朴、结账期短、人力成本低几个角度出发,大多数供应商看好社区团购远景,很愿意与平台互助,甚至不惜自降价钱来获得与团购平台的互助关系。有些供应商由于谋划品类对冷冻保鲜要求更为苛刻,直接在平台的都会仓周围租了客栈,只服务一家或几家团购平台,以保证实时履约。
开局时这种优越的互助关系,逐渐被社区团购自己的商业模式打破。一样平常平台采购和供应商确定互助以后,价钱牢靠,不会再有调整,从价钱确定到平台下单时代,若是市场上泛起价钱浮动,损失只能由供应商自行肩负。米面、调味品等价钱浮动小的商品还好说,像时令水果这类季节性很强的商品,动辄在哄抢下价钱翻番,再加上供货历程中需要肩负的履约成本,供应商非但不赚钱,还要倒贴,“两个月亏损30万元”的情形在平台供应商中并不少见。
对其他品类的供货商来说,社区团购袭击了传统的经销模式,低价津贴又扰乱了市场价钱,因此遭到厂家明文抵制,伊利就曾在2020年底下令阻止经销商向团购平台供货。固然,阻止是一回事,暗地里“倒货”又是另一回事。疫情之下,实体商超客流量有限,底层经销商手中往往积压大批库存,社区团购也因此被视为清库存的设施。这就使得团购平台上经常混入临期商品,同样拉低了平台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分。
再说社区团购模式的最后一环,团长。在社区团购的上升期,许多实体雇主在平台BD的上门游说下当起了团长。那时为了赛马圈地,各家开出的佣金都不低,普遍到达10%-20%,平台方也释放出不少类似“团长月入过万”的新闻。现在平台方自身难保,佣金自然下调,只有3%-5%的水平,沦为鸡肋。
光是不赚钱倒还好说,做团长的潜在风险在信誉。团购订单泛起问题,主顾最先想到的解决渠道就是团长。反馈给平台、补货、退款,这一套流程走下来,牵涉大量时间、精神。若是平台方解决不实时或者拒绝受理,消费者就会把问题归在团长头上,信誉降低,就牵连了自家实体店的营业,辛辛勤苦谋划起来的私域流量转眼成空。
和所有风口行业一样,无论是供应商照样团长,在社区团购的链路上,只有先入场者有时机赚钱,稍晚一点只能陷入被动,这也足以说明根据现在的模式继续生长,社区团购这条路难能恒久。在演化升级的历程中,怎样才气让链路上每一环都不落伍,是社区团购想要实现连续生长必须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