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期货市场资讯 > 期货市场资讯

蕉下IPO:年入24亿,钱都让网红赚了?

炎天马上就要到了,曾经用防晒帽、防晒衣、脸基尼、防晒墨镜等360度无死角的“硬核防晒”,斩获一批Z世代粉丝的蕉下,设计上市了。

4月9日,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蕉下)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

有投资人曾向开菠萝财经总结过新消费品牌的打法——先选一个品类,这个品类需要避开已经被大品牌占领的头部赛道,具有差异化,同时品类体量也不算小;然后买通供应链、找到ODM代工厂,包装要异常考究;再结构线上流量打法,大主播直播间和各种平台的KOL双管齐下,迅速做大营销规模。

网红品牌蕉下险些是“照搬”了这一打法,自2013年推出第一款防晒产物双层小黑伞以来,2017年逐步拓展至防晒赛道的服装配饰品类,并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就单。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营收划分为3.8亿元、7.9亿元和24.1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划分为1968万元、3941万元及1.4亿元。

其中,蕉下2021年的毛利率一起涨至59.1%, 甚至跨越了刚宣布年报的瑜伽及运动服务品牌lululemon。lululemon2021年第四序度毛利率为58.1%。

但从招股书可以看到,看似漂亮的数据背后,蕉下也险些“遗传”了新消费品牌的所有短板——重营销轻研发、产物质量被吐槽时好时坏、与大品牌竞争缺乏产物力……在市场竞争日益猛烈的情形下,蕉下能轻松上市吗?

年轻人的防晒收割机,年入24亿、毛利率近60%

在招股书中,蕉下晒出了一组看起来漂亮的数据,近三年的营收和净利润都保持了较高增进。

2019年-2021年,蕉下的营收划分为3.8亿元、7.9亿元和24.1亿元,年复合增进率为150.1%。同期,若是扣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更改,蕉下经调整净利润划分为1968万元、3941万元及1.4亿元,年复合增进率为162.6%,盈利能力连续提高。

蕉下能盈利,与其在营销层面捉住了种草社区与直播电商的盈利、在产物层面转型做高毛利品类脱不开关系。

除了请来当红小花赵露思作为品牌代言人,蕉下异常注重在小红书、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种草,例如一款贝壳防晒帽被包装成“既能增高颅顶,超大帽檐还能显脸小”。

一位购置了此款防晒帽的用户告诉开菠萝财经,高颅顶和显脸小是近两年的审美风潮中多数女生的两大追求,可见品牌对用户心思了如指掌,同时,一些博主的恶搞又让品牌更接地气,进一步出圈。

现在,在小红书搜索“蕉下”,共有4万多篇条记。蕉下在招股书中称,仅2021年,公司就与跨越600个KOL互助,而这些KOL为品牌在全网带来了45亿浏览量。

在KOL之外,蕉下还频仍登上李佳琦、罗永浩等大主播直播间。据胖球数据,李佳琦曾在去年5月10日至6月10日的近一个月内三次为蕉下带货,上货产物达7种,销售额约2880万。统一个月内,蕉下还在淘宝直播共互助主播63人,换来了1.17亿的销售额。

产物层面,“蕉下的产物结构在2017年之后发生了改变,从伞具拓展至更多毛利更高的品类,使得公司整体的毛利往上走。”易观剖析品牌零售行业资深剖析师李应涛称。

据其招股书显示,在越来越多新品推出后,蕉下原本主打的防晒伞具品类营收占比一起下滑,从2019年的86.9%降至2021年的20.8%。反而是2019年营收占比仅有0.8%的服装品类(以防晒系列和保暖系列为主),在2021年成了第一支柱品类,营收占比到达29.5%。而配饰系列(包罗墨鏡、口罩、披肩、袖套及手套等)的营收占比从2019年的5.3%升为2021年的25.4%,成为第二支柱品类。

已往三年里,蕉下毛利润划分为1.9亿元、4.6亿元和14.2亿元,毛利率划分为50.0%、57.4%和59.1%。

李应涛剖析,蕉下整体毛利率的上升,是由于产物结构的调整,在此前单一的伞具品类上,加入了防晒帽和防晒配饰等高毛利品类。“越时尚性的产物,加价倍率越高(一样平常都是三倍起),毛利也越高,由于消费者愿意支出一定的溢价。”招股书显示,蕉下的防晒帽、防晒配饰品类,毛利率都跨越了60%。

不外,蕉下极其依赖的“爆款”打法,在已往三年发生了一些转变。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30款热销精选单品发生的收入划分占总收入的99.8%、88.6%及74.1%。

“爆品孝顺度下降的话也是好事。”李应涛剖析,耐久来看,其爆品收入的降低,证实产物结构抗风险能力更强。

营销 代工吃掉六成收入,蕉下得了“新消费”病?

近几年流量和代工的用度水涨船高,导致包罗蕉下在内的一批新消费品牌的用度支出居高不下。“现在大部门新消费品牌,在上市前后都要面临类似的质疑,看起来很热闹,但现实没有太多利润可赚。”消费赛道投资司理徐涵称。

2019年-2021年,蕉下分销及销售开支“吃掉”了收入的32.45%、40.7%和45.9%。到2021年,广告及营销用度约5.9亿,是公司整年收入的四分之一。

那么,这笔钱花得值吗?有这样几个指标,能权衡营销投放的转化率。

首先是DTC用户数目。蕉下是典型的DTC模式,DTC用户指的是品牌不通过经销商而可以直接触达的用户,这些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会更高,但蕉下在招股书中并未宣布DTC用户,只宣布了天猫旗舰店的付费客户总数,由2019年的100万人增进至2021年的750万人。

复购率也是一个主要指标。蕉下同样仅在招股书中披露了天猫旗舰店的复购率,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划分为18.2%、32.9%及46.5%。

在徐涵看来,复购率涨幅并不低,但思量到蕉下此前仅有伞具品类,后期一直鼎力开发差异季节性、差异客单价的其他品类,复购率数据的增进存在一定“修饰性”。

压低蕉下利润的另一个因素是ODM代工模式。值得注重的是,以前的品牌一样平常是先做工厂,等工厂出货了才最先往下铺货,但新消费品牌中盛行的ODM代工,使得新品牌惯于找上游代工厂代工,直接在线上渠道售卖。“这样起盘快,只需要做前端的营销和设计就行了,少少有新消费品牌从一最先就自建工厂。”徐涵称。

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蕉下将所有生产外包给予合约制造商,合约制造商以销定产。这也为蕉下带来了1.92亿元、3.38亿元及9.86亿元的销货成本,划分占总收入的49.3%、42%及40.3%,整体成下滑趋势,但近两年已经稳固在了四成左右。

ODM代工能让产物快速落地,但徐涵指出,坏处是,后端的供应链掌握在互助方手里,也就意味着很难有壁垒、有竞争优势,差异品牌之间往往拼的是营销、运营。

虽然蕉下在招股书中先容自己拥有123项专利,正在申请72项专利,但高额的营销和销货成本之下,留给公司的研发成本微乎其微。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公蕉下的研发开支约1990万,3590万及7160万,划分占总收入的5.3%、4.6%、3.0%。

“户外防晒未来的三大件就是墨镜、帽子和防晒服。”李应涛称,这三块要做强的话,确实需要投入一定的手艺研发,由于蕉下要面临的竞争对手不再是以前的小散乱的商家,而是专业品牌。

营销和代工吃掉利润的同时,也在影响蕉下在C端的口碑。一些消费者对蕉下的感知是,太过营销、供货不足等问题。

“蕉下的新品往往是限时限量抢购,品牌大手笔搞推广,指导消费者蹲点抢购,但库存总是求助,我险些没有抢到过。”一位消费者告诉开菠萝财经。

另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吐槽蕉下营销下的订价问题。“贝壳防晒帽官方售价209元,618售价为179元,在李佳琦直播间的最低售价为99元,价钱弹性过大。”

股权关、专业关,蕉下还得闯难关

有投资人曾示意,现在,太多品牌关注流量盈利,太少人关注审美盈利。现实上,硬防晒在近两年的翻红,正是遇上了审美盈利期。而蕉下就是遇上这波盈利期的受益者之一。

最初,蕉下是由香港减字控股确立于2012年的伞具品牌,其双层防晒伞多以“泫雅色”为主,图案设计新颖,瞄准年轻女性户外产物市场。之后蕉下还推出了仅99克、相当于半个苹果重量的胶囊伞,以差异化定位在天堂占有超80%市场份额的海内雨伞行业中乐成破圈。

2017年后,蕉下转型推出非伞类硬防晒产物,拓宽品类至袖套、帽子等类目,2019年进一步扩展至防晒服、口罩等配饰类目,并保持2-3个月一上新的速率。单从2021年的新品来看,蕉下接连推出贝壳帽、无尺码亵服、折叠墨镜、鲨鱼裤、厚底帆布鞋等10余款新品,有意迈向户外休闲市场。

踩准盈利转型后,蕉下快速生长。但在顺遂上市之前,其或许另有两浩劫关待闯。

一是股权关。从股权结构图可以看到,蕉下现在由首创人兼CEO马龙及妻子王女士持有34.62%的股权,团结首创人兼总裁林泽及妻子黄女士持有34.15%的股权;沈南鹏通过Sequoia Capital China Venture占有21.2%的股权;蜂巧资源拥有8.68%的股权。

另外,北京科牧元由马龙的家族成员马俪净女士及王建平女士最终控制,占1.08%的股权;北京盛港由林泽的家族成员林永龙先生及邵竹花女士最终控制,占0.27%的股权。

有业内人士告诉开菠萝财经,稳固的股权结构最好是三小我私人及以上为大股东,若是是两小我私人或者是两个家庭的股权额度相差不多,确实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好比很早以前海底捞也是两对伉俪创业,厥后张勇收购了对方伉俪的一些股份,让自己酿成大股东,才解决了基本的股权治理问题,但纵然到现在,海底捞的股权治理依旧还存在争议。

二是专业关。许多行业人士对蕉下的认知是防晒品牌,但其在招股书中称,防晒只是自己探索都会户外生涯方式的起点,未来重点是鞋服市场和都会户外市场,并将自己定位为都会户外品牌。

徐涵以为,从防晒伞拓展至户外防晒品类,再进一步拓展至户外品牌,这样的生长路径是对照清晰的。“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5年之内用专业品牌的定位去打,更容易在细分赛道里突围,更容易让消费者记着。”

李应涛也示意,蕉下是精准地切入了户外市场中的防晒赛道。类似的品牌另有许多,做户外慢跑鞋的New Balance,做户外防寒服的迪桑特等。

“这两个品牌都是专业的户外品牌,会影响非专业的人群跟风消费,以至于市场规模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小,由于它们归根到底做的是时尚生意、生涯方式生意。”李应涛称。

不外,多位受访者都以为,作为户外品牌,蕉下的尴尬之处在于,它距离发展为一个专业性的品牌,另有一定差距。“且不说蕉下在开支上显示出‘重营销轻研发’,它现在的主力品类照样防晒赛道里的长尾品类,这些品类由于门槛较低、市场空间有限,大的户外品牌没有把它当成焦点品类去做,才给了蕉下喘息的时机。”徐涵说。

现在,蕉下选择赴港上市,在资源的加持下,有了更多介入竞争的底气,但它能否维持高速增进,能否在网红打法和专业性上做好平衡,都有待磨练。